-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残习惯源於儿童时期
自殘習慣 源於兒童時期
?根據一項美國的研究指出,部分兒童的自我毆打、拿利刃傷害自己和其他的自殘行為,可能源自小學3年級的兒童時期。
《路透》引述其他研究指出,將近20%的青少年和年輕人會採取某種程度的自殘行為來釋放本身的負面情緒,或以向外界發出求助的訊息。然而,《小兒醫學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是第一次有研究人員開始探討這種行為是否早至兒童7歲時就會發生。
憂愁難解 童年失色
研究人員發現,在受訪的3、6和9年級學生中,有1∕12曾經自殘過至少一次,但並沒有自殺的念頭。「很多人以為,學齡兒童應該是開開心心、無憂無慮的一群。」參與研究的丹佛大學心理學家漢金(Benjamin Hankin)表示:「明顯地,有更多兒童在人們不知情之下這樣自我傷害。」
很多人以為學齡兒童無憂無慮,但根據研究調查顯示,3、6和9年級的學生中,有1∕12曾至少自殘過一次。圖中男童在美國加州安賽尼達市的月光沙灘(Moonlight Beach)上奔跑玩樂,圖攝於2009年1月13日。(圖∕路透)
漢金和他的同事與665名年輕人談話,詢問他們對於自殘的想法和行為。研究團隊發現,將近8%的3年級生、4%的6年級生和13%的9年級生曾經至少一次以毆打、利器切割、火燒、或其他方式故意傷害自己。
在年紀較小的兒童族群中,毆打是最普遍的自殘方式;然而,高年級生則更有可能使用利器切割皮膚的方式自殘。受訪兒童中,有10人,也就是1.5%,已符合在精神診斷上的非自殺性自殘行為;這表示他們至少傷害過自己5次以上,而這樣的行為背後藏有許多負面情緒。
心理學家表示,出現自殘行為的年輕人通常表示,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是想要幫助自己消除負面情緒;又或者是想感受自己的情緒,就算是痛苦也好,不然他們常常覺得自己對一切事物麻木。漢金表示:「你可能會發現有些年幼兒童經歷了太多情緒,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只好開始拿自己的頭去撞牆。」
子女自殘 父母別批判
加拿大安大略省貴輔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研究自殘的路易士(Stephen Lewis)建議,發現子女可能有自殘行為的父母,儘管憤怒不解,也應該試著以冷靜的態度去面對,不要批判子女。他說:「對家長來說,所要採取的第一步是要和孩子談談整件事,試著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是什麼動機促使子女這麼做?看看孩子生命中是否發生了某件無法消化的大事。」
專家表示,幸運的是,焦慮、情緒低落及自殘行為,都是可以治療的。美國密西根州大湍流市(Grand Rapids)海倫.德沃斯兒童醫院(Helen DeVos Childrens Hospital)的小兒精神科主任派斯帝納克(Steven Pastyrnak)表示:「在正確的幫助之下,自殘行為不會成為兒童的長期困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