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熔铜上引法作业导书
1、目的
使操作者明确作业要点,熟悉生产流程,指导操作者进行生产作业。
2、主要内容及适应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上引法无氧铜杆连铸工艺的材料准备,熔化炉(腔)、保温炉(腔)操作、铸杆、收线、水系统控制、安全生产、检验规范。适用于上引法无氧铜连铸组的连铸工艺。
3、材料准备
3.1电解铜
3.1.1电解铜的化学成份符合GB/T467-2008 铜分类中高纯阴极铜(T1、TU1)、标准阴极铜(T2、
TU2)的规定。
3.1.2电解铜外观应符合GB/T467-2008 电解铜的规定。
3.1.2.1电解铜表面应洁净,电解铜表面(包括吊耳部分)绿色附着物总面积应不大于单面积的5%
但由于潮湿空气的作用,允许电解铜表面生成一层绿色氧化层。
3.1.2.2电解铜表面及边缘不得有呈花瓣状或树状的结粒(允许修正)。
3.1.2.3电解铜表面5mm以上的圆头密集结粒面积不得大于单面面积的10%(允许修正)。
3.1.2.4电解铜致密不脆,受到碰撞时,不得有距边缘三分之一以上的板面断裂现象。
3.2木炭
用优质木炭:含水量为0.5—1%,木炭粒度为30—70mm,不允许含有硫﹑铁及末烧透的木炭。
3.3石墨磷片
天然磷片石墨,型号:3299,即:32目含量99%。
4、熔化炉、保温炉的操作
4.1熔化炉的操作
4.1.1 炉料
炉料为合格电解铜及干净、无油腻的本机组生产的回炉铜杆(丝)。
4.1.2 将合格的电解铜及回炉铜杆(丝)置炉盖上预热15分钟以上,以去除表面水分。
4.1.3 加入电解铜,若用回料需在每次加入电解铜后随即加入回炉料,加入量是此次电解铜量的
5%--7%,在铜杆质量稳定合格前题下,回炉料可适当调整增加,但必须及时检测。
4.1.4加料频率以确保铜液液面高度为准,加料时间间隔一致。少加勤加减少铜液温度的变化。以
加料控制温度,以牵引速度控制液位高度,使加料量与出杆量保持平衡。
4.1.5 熔化炉铜液表面用焙烧过的木炭覆盖,厚度为80-150 mm以上,碳渣应及时清除,清除时
注意搿开未烧枯的木炭,用勺子或搿子将灰渣清除。将原来的熟炭盖上,再加新炭,避免
新炭直接接铜液或铜液大面积暴露在空气中。(三班制:必须每班清一次渣。)
4.1.6 清灰工具必须涂上涂料,并烘干后使用,以防粘铜或铜液增铁。严禁将潮湿末烘干的工具浸入铜液,以免铜液爆炸,造成事故。
涂刷方法:当用具预热到150--200℃时,将涂料刷或喷涂于用具上,然后放于炉口烘干。
4.2保温炉的操作
4.2.1 保温炉引杆腔铜液温度控制在1150--1160℃。(智利﹑日本等电解板可控制在1155--1165 ℃)。 4.2.2保温炉引杆腔铜液表面用磷状石墨片覆盖,结晶器周围厚度为150mm,其余为80mm。碳化硅浮了周围要少加,以防卡死。
4.2.3保温炉引杆腔需定期清渣,一般每两周一次,具体要求参照4.1.5和4.1.6。
4.2.4 组合炉过渡腔 (中间腔) 铜液表面覆盖磷状石墨片和木炭均可,但以木炭为宜。
4.3定期检查炉子电压、电流、铜液温度。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
4.4定期检查感应线圈及水套冷却温度,最高温度不大于65℃,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
4.5定期检查炉壳温度,规定如下:
感应器部分≦220℃ 炉腔部分≦160℃
5、引杆
5.1结晶器准备
5.1.1 对新的和使用期超过半月的结晶器,进行水压试验,水压为0.5—0.6Mpa,保持15分钟不漏水。
5.1.2 装配石墨模
把检验合格的石墨模,先在螺纹表面涂以乳状石墨,旋入结晶器,端面到位。
5.1.3 结晶器头部包上8mm厚硅酸铝纤维毯,用玻璃纤维带扎紧,端面垫上一层硅酸铝纤维毯圈,然后装护套,在石墨模与护套的缝隙用填料或石棉线填实,以防铜液钻入。
5.1.4 结晶器上口装上石棉盘根,并用装有引锭头的前半节引杆通过,拧紧压套,引锭头端面距石墨模端面5—10mm。
5.1.5 结晶器进出水管接头上,通少量冷却水,检查管路系统是否畅通,然后放在炉口上预热15分钟以上安装使用。(进水和出水千万不能搞错)。
5.2连铸机组准备
调整液位跟踪系统的位置,保証结晶器安装后石墨模插入液面的深度为120—125mm。操作时确认铜液面离碳化硅保护套上沿距离为30mm左右。
5.3引杆操作程序
5.3.1结晶器就位,插入铜液,接上后半节引棒,压紧牵引轮,开始引杆。
5.3.2 调节冷却水量,使结晶器进出水温差保持在15℃左右。
5.3.3 铜杆引出后,将引棒分节卸下,并通过导轮进入收线系统。
5.4引杆日常操作 5.4.1Φ17mm铜杆牵引速度500-700mm/min,节距3.0mm;Φ8m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日电梯G12系统原理图ESW K3801400.pdf VIP
- 地产公司全周期成本管理与底线规定.docx VIP
- 2025年初级招采人员考试(招标采购专业实务)试题库及答案(陕西).docx VIP
- UNI800 称重显示控制器.pdf VIP
- 2022年7月10日内蒙古区直遴笔试真题及解析 (1) .pdf VIP
-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x VIP
- 2019东风出行品牌整合传播方案.pdf VIP
- 数字化赋能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协同治理的模式与实践路径.docx VIP
-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VIP
-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导意见.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