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主要生微生物类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主要生微生物类群

第三章 主要生防微生物类群(生防细菌、放线菌、真菌) 一、生防细菌 Maarten 等(1997)报道常见的对植物病害有生防作用的细菌多集中在以下几个属: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包括荧光假单胞菌(Agrobacterium),欧文氏杆菌属(Erwinia),伯克氏杆菌属(Burkholderia),芽胞杆菌属(Bacillus)等。 (一)荧光假单胞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之一。近来年,国内外利用荧光假单胞菌防治土传病害的研究和应用都取得很大的进展(表1)。 表1 目前在美国上市的荧光性假单胞菌类PGPR Table 1-1 Pseudomonas products for disease control in USA market PGPR 产品名 防治对象 应用作物 制造/销售厂家 荧光假单胞菌 BlightBan A506 霜冻、解淀粉欧文氏菌 杏、苹果、蓝莓、樱桃、桃、李、马铃薯、草莓、番茄 Plant Health Technologies 荧光假单胞菌 Conquer Pseudomonas tolassii 蘑菇 Mauri Food 荧光假单胞菌菌株NCIB2089 Victus Pseudomonas tolassii 蘑菇 Sylvan 丁香假单胞菌ESC-10 Bio-save100 Bio-save-1000 Botrytis cinerea Penicillium spp.,Mucor pyroformis,Geotrchum candidum 果类(Bio-save100) 柑桔(Bio-save100) Spawn Laboratory EcoScience Corp. 丁香假单胞菌ESC-11 Bio-save110 同上 梨果类 EcoScience Corp. 1 荧光假单胞菌的生防机制 荧光假单胞菌作为PGPR与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研究表明其促进植物生长多数是以病原菌存在为前提,抑制病原菌对植物根系的危害,间接促进植物的生长。生防荧光假单胞菌的作用机理多种多样,就目前已经肯定的机理,包括抗生作用、营养和位点竞争、诱导抗病性等等。 (1) 营养和位点竞争 不同的作物根际为微生物提供的可利用营养不同。有益微生物和病原菌之间竞争有限的营养物质必然会影响病原物的生长和致病性。Daniel等(1991)获得了荧光假单胞菌的突变株M114,它是蛋白酶缺失突变体,不能利用葡萄糖、海藻糖、葡糖酸、果糖,甘露醇和甘油,而且对琥珀酸,苹果酸和延胡索酸的利用方面有缺陷。突变体M114和野生型菌比较,在甜菜根际定殖能力无显著的差别。但与野生菌株相比,M114在甜菜的根际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不同的碳源营养。 作物根际含有大量以植物和微生物不能利用的形式存在的铁元素。在根际土壤中,Fe(OH)3的溶解度非常低,有效铁Fe3+的浓度仅有10-17mol/L,远远不能满足微生物正常的生长需要(10-5-10-7mol/L)。因此,在微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中,有效铁Fe3+浓度都满足不了微生物正常生长需要的有效铁含量。 大多数的微生物都能产生一种低分子量的、与Fe3+具有很高亲和力的物质,称为嗜铁素(Siderophore)。Klopper等(1980)首次发现和证明了荧光假单胞产生的嗜铁素作为一种作用机制在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将荧光假单胞菌野生菌株与化学诱变获得的不产嗜铁素的突变菌株分别与病原物接种在Fe3+贫乏的培养基中,发现野生菌株显著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而突变菌株对病原菌没有抑制作用。向缺铁介质中补加嗜铁素后,突变菌株则恢复了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上结论说明在铁胁迫条件下,荧光假单胞菌通过产生嗜铁素,在与病原物竞争铁营养的过程中占有优势,从而抑制了病原物的生长。此后许多研究表明在荧光菌对根际有害微生物,如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镰刀菌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spp.)和腐霉根腐病菌(Pythium spp.)的生物防治中产生的嗜铁素都有抑制病原菌的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植物根际的荧光假单胞菌产生的嗜铁素与三价铁离子形成复合体,可被荧光菌和植物利用,而病原菌则不能利用,因此其不能获得生长需要的铁离子,种群数量减少,致病力降低,而间接的保护了植物健康的生长。 根际生态位点的竞争是生物防治土传病害的另一个作用机制。大量研究证实,防病效果好的生防细菌,大多具有定殖能力强,能够分布于根的各个区域的特性。通过种子处理,假单胞菌极易定殖在植物根际,占领根际有效位点,对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将有益菌接种在土壤中。 用不产生冰核的突变菌株

文档评论(0)

hai1956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