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具体化技术
为了准确的倾听 ——具体化技术 从以上两个对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弄清晰表达意思的重要性 对于来访者:许多来访者刚到咨询室时是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他烦乱、痛苦,他模模糊糊地觉得自己有一肚子不幸的事,有一大堆叫人难受的感觉, 那到底是哪些事,是什么感受却说不清道不明。 正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恰恰又加重了他的困难感。 造成来访者出现这样状态 思维具有概括化、类化的特点 省去细节、过程,结果以较概括的概念形式进入记忆。 而情感的记忆有不同特点, 体验性的特点进入记忆,它的强度也许有改变,其体验的具体性却较少改变。 “累积效应” 结果: 痛苦万分,却谈不出多少具体原因。 “觉得不对头”、“不只如此” 愤怒的爸爸: “什么都烦,万事不顺心,工作不顺,儿子不听话,老婆总是数落” 最近心情不好,总回家发火,儿子老婆莫名受委屈,不理他 具体化技术:是指咨询员聆听当事人叙述时,若发现当事人陈述的内容有含糊不清的地方,咨询员以“何人、何时、何地、有何感觉、有何想法、发生什么事、如何发生”等问题,协助当事人更清楚、更具体地描述其问题。举例说明如下: 作用:为了明确来访者的言语的真正含义,消除歧义,也有助于咨询师不将自己的理解投射到来访者身上。 来访者说: “我这段时间很烦、难受、心塞” 如果你是咨询师,如何展开具体化 咨询师的询问应该围绕七个“W”展开 即什么(what)、 什么时候(when)、 什么地方(where)、 为什么(why)、 如何(how)、 谁(who)。 过程(progress) 结果(result) 什么(what) 难受、烦、心塞是什么意思? 是焦虑、抑郁、烦躁、恐惧······(心理上) 还是心慌、气促、胃痛、腰酸、头晕···(生理上) 难受程度?(可以通过赋值法,0到10分,你是多少分) 什么时候(when) 这种难受是什么开始的? 持续多长时间?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例如几个月),每次发作持续多长时间(例如,几个小时) 频率? 为什么现在这个时间点选择过来咨询? 什么地方(where) 第一次发生在哪里? 现在经常发作的地点? 这些地点对你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以前到过这些地方吗,有没发生类似情况 为什么(why) 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内因——心理因素,外因——压力或刺激 进展(Progress) 事情是怎么演变的? 你在事情演变的过程中,做了什么;他人的重要反应 事情发展的关键点有哪些 如何(how) 你如何去应对和处理 处理带来哪些效果 有效果(有怎样的效果) ”没什么效果“ ——有微小的效果,但是仍没能达到自己的期望 ——有反作用,后果更严重了 ——真的没效果······你是怎么实施这些方法的,弄清楚为什么没效果 结果(result) 事情到目前为止结果如何(事实如何) 你心底对这个结果如何认定,抱有怎样的信念? 现在,你认为怎样的结果(效果)是你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得到的 具体化的心理功效 当局则迷——理清问题 再次体验,宣泄情绪 重新审视,新的认识 Co:你总是说自己自卑感很强,你能举例告诉我什么事情让你自卑吗?Cl:(愕然)我的父母都是工人,只有初中文化,我寝室好几位同学的父母是大学毕业,我很羡慕他们有这样的父母,我感到自卑。Co:还有呢? Cl:我已经大学二年级了,还没谈恋爱。看到校园内一对一对的恋人,心理羡慕,觉得惭愧。Co:还有呢? Cl:上学期我没获奖学金,觉得很难为情。看到那几位获得奖学金的同学,我感到自己很没用 Co:你们班上有几位获得了奖学金?共有多少同学? Cl:有10位同学获得奖学金,共有31位同学。Co:还有哪些让你自卑的? Cl:(想了想,摇摇头)好像就这些。Co:你班上同学中有多少来自于农村、乡镇?多少同学的父母文化是小学甚至文盲?这些同学都自卑了吗?男同学中有女朋友的有多少?没有奖学金的都抬不起头?你想想看。 Cl:(点点头)我一直觉得自己不行,仔细列一下,特别是您这么一分析,觉得确实也没什么。一直来我都没好好地理理原因,反而总让自卑情绪、自卑观念困扰着,在这样的心情下,看什么都觉得自己不行,越这样想就越觉得自己不行。 案例三 当事人25岁,男性,学生。因为班上同学年纪比自己轻,无 法跟他们打成一片,觉得孤单、孤立。 当事人:我是当完兵后,边工作边补习才考上大学。进到学 校后,才发现班上的同学都是一些毛头小子,跟我的年龄、经验 差别太大。上课时,我都坐在角落,下课时,也没有人主动跟我 搭讪。因为没有担任班上干部,也没有机会与其他同学接触,许多的活动也都不知道。就这样独来独往地过了一年, 内心的孤独与凄凉真是无法言喻。 咨询员:你的经验、年龄跟班上一些同学有些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