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软基处理的现状其若干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软基处理的现状其若干进展

软基处理的现状及其若干进展——以上海地区为例介绍 孙 钧 前言 就全国大范围言,即使对沿海软弱地基,受各地域自然条件和当地施工经验的制约,各类软基的加固、处理方法都有很大不同。现只从上海地区局部情况作扼要介绍,谨供参考。 上海地区属长江下游第四纪软土地带,多年来已有一些较为经济、快速、质量容易保证达到地基加固要求而又施工操作性好的地基处理实践,教训也不少。还有市区施工对环保的要求等,尽可能以实例说明。 各种软基处理方法的本身已为大家所熟悉,且限于时间,这里就不谈了。只介绍它们的应用情况与今后的发展展望。 土性与土力学指标和软基沉降估计 这是对软土作地基加固处理的主要依据 (一)上海市、郊地区的土性和土力学指标 上海市区和近郊、沿海(江)滨一带,软土层厚达~40m及以上;其地表以下(25~30)m内的软土,一般不适合作为重大建(构)筑物和工业场栈的持力层。 地表下(从地表直至-5~-10)m,为粘砂质或粉(砂)质粘土(亚粘土);而(-5~-20)m一层,为灰色、软塑∕流塑、高压缩性、孔隙比大、接近饱水,土体强度又低的淤泥质粘土,其 天然含水量w=(40~60)%; 孔隙比 e = 1.12~1.67; 压缩系数 α0.1~0.2=(0.55~1.65)MPa-1; 压缩模量 E0.1~0.2=(1.32~3.58)MPa; 抗剪强度指标 c固快=(11.5~15.7)kPa;φ固快=8.5°~16.9°; 无侧限抗压强度 qu=(42~77)kPa; 地基承载力 p=(55~80)kPa(老8吨)。 -30m以下,土的上述各项指标则较好。 3.对上述淤泥质粘土层,多数为欠压密土,其流变时效明显,在恒载下将产生较大差异沉降和工后沉降;如不作处理,工程地基的次固结和流变沉降将持续十数年,乃至几十年,或导致地基失稳与土体结构强度破坏。 (二)上海地区软基沉降变形的特征 按土层沉降特征,则可区分为以下3种类型的地基土: ( 正常的饱水淤泥质软粘土(夹粉砂)地基——I 区地基土; ( 浅层砂分布地基(指:浅层土含 ②3 层为砂质粉土和粉砂,厚度(6~15)m——Ⅱ区地基土; 这层土有利于地基的附加应力扩散、排水固结条件好、可有效控制基础沉降;但土质分布不均匀、局部地域的土性变异性较大。 ( 软弱地基——Ⅲ 区地基土,按各个分区内其软弱下卧层和压缩层土性的差异,该区地基又分为5个亚区,即 Ⅲ-1(最软弱)~Ⅲ-5 (土性接近Ⅰ区)。 从地基土的压缩性方面作比较,则有 Ⅱ区<< (三) 地基沉降历时曲线与分析 对上述三区不同的地基土类型,在多层住宅楼(8层以下)采用天然地基时,其典型的s—t 沉降时程曲线,如后图所示。 从后图可见: (1) Ⅱ区地基土的天然地基沉降,一般﹤15cm,且在竣工2年后已可达基本稳定; (2) Ⅰ区地基土的沉降量,一般则可达~(35-50)cm,且需持续4年~5年左右,才达基本稳定; (3) Ⅲ区地基土的沉降量,将达(60-80)cm以上;即使在7年~10年以后,仍未能达到稳定的收敛值,一般需施作桩基或复合地基。 图 不同天然地基类型:Ⅰ,Ⅱ,Ⅲ各区的s-t沉降曲线 (四)各类地基土在附加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 (以竖向压缩变形为主) 1.饱和软粘土地基承受建筑物附加荷载(自重、楼面活荷载)产生的总沉降量S∞,含: S∞= Sd+Sc+Sa 式中:Sd——施工期的瞬时沉降(弹/弹塑性变形)——按8个月~1年计算,此时间内占总荷载~80%上的结构静、活载已完成; Sc——竣工初期(工后1~2年或稍长)的主固结沉降(孔隙水压消散而土体孔隙比减小),结构自重和活载均已施加完成,故(Sd+Sc)/S∞约占(70~80)%; Sa ——长期使用期间仍有持续发展的土体次固结沉降(土体颗粒骨架随时间而增长发展的粘弹 / 粘弹塑性流变)。 2.对上述3个区不同的地基土,Sd/S∞的比例各不相同,据统计有: 对Ⅰ区地基土:~(20-40)%; 对Ⅱ区地基土:~(40-70)%;大部分沉降已在施工期间完成; 而对Ⅲ区地基土:~(15-30)%,后续的大部分沉降,都要在竣工后的长期使用期间内再发生。 3.竣工后期的使用阶段,荷载已不再增长,沉降速率一般将逐步减小,因土体次固结的流变沉降量呈渐趋稳定,约需(3~10)年或更长时间。 4.采用实测沉降资料作回归延伸分析,可得总沉降量S∞对3种不同区地基土的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 地基类型与总沉降量统计 地基土 类 型 总沉降量S∞ (mm) 层数,长高比 Ⅰ类区 300-450(500) 6层、7层 Ⅱ类区 100-150 (250) 6层、7层 Ⅲ类区 400 多数6层 个别7层 L

文档评论(0)

hhax1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