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2.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体会文章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文章的层次
导入
以小故事《儿子眼中的父亲》导入新课: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光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共同思考,引入课题:同一个父亲,在儿子眼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请同学们把课文朗读一遍一、注音 差(??)使(??)??交卸(??)??奔丧(??)??狼藉(??)丧(??)事??赋(??)闲 踌(??)躇(??)??栅(??)栏(??)?蹒(??)跚(??)?拭(??)干??颓(??)唐 琐(??)屑(??)??举箸(??)??迂(??)腐??晶莹(??) 划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按顺序订正。 情不自尽?????不能自己?????万簌俱寂?????满院狼籍?????再三嘱附?????托咐别人?? 订正:??????????????????????????????? 三、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1.?差别(??)??差劲(??)??出差(??)??参差(??) 2.?丧失(??)??丧事(??)??丧命(??)??奔丧(??) 四、?解释加粗的字 1.触目伤怀(???3????)?2.触他之怒(???????)??3.踌躇了一会(???????) 4.踌躇满志(???????)?5.情郁于中(??4?????)??6.不能自已??(???????) 7.举箸????(???????)?8.惟有????(???????)???9.变卖典质??(???????) 10.迂腐???(???????) 五、解释词语 1.祸不单行:???????????????????????????????4.颓唐: 2.赋闲:???????????????????????????????????5.琐屑: 3.蹒跚:???????????????????????????????????6.情郁于中: 六、填空 1.《背影》是一篇(???????)?散文,选自(??????????)。作者(???????),中国散文家、诗人。他的代表作有散文----、-----等。他的散文风格是:(??????????),(?????????), 以(??????????),(??????????)著称。我们还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春] ???2.《背影》这篇散文,以“-------”为线索组织材料,表现了父亲------------------的深挚感情,抒发了作者对--------------之情。 ???3.《背影》一文的中心是通过--------的描写表现父子之情,采用-------法来选材构思。 ???4.课文主要写了徐州见父、回家奔丧、南京分别、望父买橘、回忆读信、北京思父几件事。其中作者着重写的是---------。 ???5.散文,从表达方式来看,有?????散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
教学内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论讨讲解
一.“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理解记叙的要素)
二.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①祖母死了
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