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盾构机过海方案004-07-04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大学城专线
【仑头~大学城站盾构区间】土建工程
盾构过仑头海、官洲河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批准
中铁十三局集团公司广州地铁项目经理部
二○○四年五月
盾构过仑头海、官洲河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区间隧道工程概况
仑大盾构区间隧道设计起讫里程YDK16+191.6~YDK18+618.8(2427.2m)为盾构法区间隧道,其中YDK17+608.8~YDK17+734.7(125.9m)为官洲站,盾构区间隧道右线全长2301.3m,左线隧道全长2298.275m。区间包括7个联络通道、两个废水泵房。设竖曲线4个,最小竖曲线半径为3000m,最大纵坡为42.65‰。最小平面曲线半径800m,区间线路间距为12.7m~15.7m。线路位于广州城市中心区东南侧,属珠江三角洲平原区的珠江水网带北缘,地形略有起伏,为河流和低丘地带。区间隧道两次过山,两次过河,两次过村,一次过站。见图-1仑大盾构区间过海过河平面示意图。
1.2 过海、过河段工程概况
1.2.1 过仑头海工程概况
仑头海起止里程为YDK16+790~YDK17+360,全长570m,水面宽度418.87m,一般水深11.16m,最深12.55m,河床平缓,隧道顶部距河底最小距离12.68m。线路位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曲线半径800m。竖曲线半径5000m。
1.2.2 过官州河工程概况
官州河起止里程为YDK18+100~YDK18+383.5,全长283.5m,水面宽度约182.61m,一般水深9.47m,最深9.71,隧道顶部距河底最小距离7.1m。线路位于直线段,竖曲线半径5000m。
1.3 过海、过河段工程水文地质
1.3.1 过仑头海工程水文地质
根据详勘、补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区地质构造为华南州褶皱系湘桂粤褶皱带粤中拗陷增城--台山隆断束的东莞盆地西端,构造格架由近东西向的白垩系红层组成的珠江向斜褶皱南翼及上元古界震旦系变质岩东西向片麻岩理褶皱组成,并被北西向北亭断裂,化龙所切割,广三断层在本区间穿过,里程约为YDK16+260,破碎带宽4~6m,其直接影响带约150m。受广三断层的影响,在里程SCK17+276的钻孔中有碎裂岩存在,为广三断裂的次一级断裂-仑头海断裂,其位于右线仑头海南岸附近(YDK17+160~YDK180)。详见图-2仑头海地质环境及施工分析、表-1区间隧道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
1.3.1.1工程地质
右线:
A:YDK16+790~YDK16+840(50 m)区间隧道主要穿过7Z强风化混合岩地层,洞顶覆盖层依次为7Z强风化混合岩、6Z全风化混合岩、5Z-2砂质粘土、3-2砾砂层、〈2-3〉中粗砂层、2-1A淤泥层。其中3-2砾砂层最大厚度达8m,距离洞顶最小距离3.6m。水深0~2.8m,隧道洞顶埋深18~15。
B:YDK16+840~YDK16+900(60m)区间隧道主要穿过8Z中风化混合岩、9Z微风化混合岩地层,洞顶覆盖层依次为7Z强风化混合岩、3-2砾砂层、2-1B淤泥质土、2-3中粗砂层。其中YDK16+850处〈6Z〉地层切入洞内3.0m,〈7Z〉地层切入洞内1.3m,〈9Z〉地层厚度为2m。水深2.8~6.0m,隧道洞顶埋深18~15。
C:YDK16+900~YDK17+080(180 m)区间隧道主要穿过8Z中风化混合岩、9Z微风化混合岩地层,8Z地层起伏较大,洞顶覆盖大部分缺〈5Z-1〉、 〈5Z-2〉地层,依次为8Z中风化混合岩、7Z强风化混合岩、3-2砾砂层、2-1B淤泥质土、2-3中粗砂层、〈2-2〉淤泥质粉细砂层、〈2-1A〉淤泥层。隧道中有7Z地层出露,厚度约2m-7m。水深6~10.8m,隧道洞顶埋深18~15。
D:YDK17+080~YDK17+360(280 m)区间隧道主要穿7Z强风化混合岩、8Z中风化混合岩、9Z微风化混合岩复合地层,洞顶覆盖层大部分7Z强风化混合岩、6Z全风化混合岩层,但洞顶7Z、7Z厚度很薄且极不均匀,最薄处约为30cm,上覆层依次为3-2砾砂层、2-1B淤泥质土、2-3中粗砂层、〈2-2〉淤泥质粉细砂层、〈2-1A〉淤泥层。水深0~9.5m,隧道洞顶埋深18~15。
左线:
左线工程地质与右线差别不大,但在ZDK17+210~ZDK17+230段洞顶切穿3-2砾砂层,长度约20m。3-2地层以上依次为2-1B淤泥质土、2-3中粗砂层、〈2-2〉淤泥质粉细砂层、〈2-1A〉淤泥层。
1.3.1.2 水文地质
本段线路按地下水赋存方式分为第四系砂层弱承压水及基岩裂隙承压水,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隧道穿越的地层主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