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九年级下生物(、三章).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下生物(、三章)

【基础知识点】 九下第二章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人类属同一种群,不分肤色、民族和国籍。 2.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列、出生率、死亡率。 性别比例=(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用百分数表示 出生率和死亡率用千分数表示 引起种群动态变化极大的是年龄结构,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动态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年龄组成)。 3.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即生物群落的简称。 群落中的生物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种成分,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因为植物为动物、微生物直接或间接提供食物和能量。 群落结构分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动植物都存在垂直分层现象,水平分布说明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存在差异的现象。 植物群落: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 植物 动物 受阳光、水等因素的影响,森林群落垂直分层现象明显。 上层:高大的乔木层 昆虫、鸟类、哺乳类 中层:灌木和小树 昆虫、鸟类 下层:草本植物 昆虫蜘蛛青蛙蛇小鸟哺乳类 地表层(贴着地面):地衣和苔藓 无脊椎动物 从高到低依次是: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和地衣、苔藓植物层等。 5.生态因素:影响生物分布、形态和生理等的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指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阳光、温度、空气、土壤、水等环境因素。 阳光能影响植物的形态、开花期、分布。 温度影响动物的分布范围、形态、生活习性 海洋生物分布受阳光、温度和盐度的影响,森林群落的植物受阳光、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出现垂直分层。 阴生植物叶大而薄,阳生植物叶厚而小,长日照植物夏季开花,短日照植物秋季开花。 候鸟迁徙(温度) 苹果不宜在热带种植(温度和水)农业上合理密植(光照)家禽产蛋(光照时间长短)菊花秋季开(光照)青藏高原小麦高产,新疆瓜果特别甜(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6.生物适应环境的特例:保护色: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特点: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 作用:有利于御敌和捕食 例:青蛙的皮肤,兔子的毛色 警戒色:具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识别 作用:警示,利于动物的自我保护 例:斑马的条纹、蜜蜂腹部的条纹 拟态:某些生物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非常相似的状态 特点: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环境中的某个参照物相似 作用:迷惑天敌,有利于御敌和捕食 例:尺蠖、枯叶蝶 7.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蜜蜂的内部分工)、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争夺领地、食物); 种间关系:共生(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寄生(寄生虫和动植物)、竞争(大小草履虫)和捕食(老鹰吃蛇) 共生的两种生物彼此分开则一方或双方不能同生,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寄生生活对寄生生物有利,对宿主有害。 竞争生物开始有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由于食物和空间有限,会出现“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捕食关系表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8.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组成。 非生物因素是指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上限是离地面10千米的高空,下限是离海面约12千米的海沟或距离地面2至3千米的岩石层。由全部的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组成。 森林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复杂的) 草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文档评论(0)

vbk5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