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小学六年册集体备课材料
第一单元:人生感悟
教材解读
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收到启发。本单元有五篇课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桃花心木》启示我们: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顶碗少年》让学生领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手指》阐明了一个人生道理:团结就是力量。《文言文两则》在一“学”一“辩”之中,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本组课文在编排上采用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的方式,其中文言文已是第三次出现。《匆匆》一文,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洗手、吃饭、睡觉等生活小事,在对自己的一再追问中,表达出要珍惜时间的道理。综观整组文章,可以发现都有这样的特点:就是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小事、细节来抒发自己的感悟。在学习中体会文章要表达的道理固然重要,但更值得细细体味的是作者面对生活的敏感观察,有所感悟,有感而发。下棋、洗手、吃饭、谈话、看演出……这些事我们每天可能都会经历,但真正作为写作素材的却少之又少。学生通过学习后可能也会明白:生活中并不缺乏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
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曾有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本单元教材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文言文两则》巩固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为初中学习篇幅更长的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学情分析
进入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并且初步了解了一些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在第三学段阅读方面的主要任务是能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有自己的见解;初步领悟文章详写和略写的表达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们可以把这三组课文的阅读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朗读、默读、列表格等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能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详写和略写的表达方法;
4.通过对比、积累等方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生动,谋篇布局的巧妙;
5.初步了解一些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品味,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感受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以及革命志士高尚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读书和收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
2.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难点:
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那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教学建议
第一、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第二、课文以叙述性的语言为主,侧重于表达方法,在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不断积累语言。
第三、品味语言,关注课文的表达方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光是走“从内容上寻求”这一步,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必须“着眼于语文形式方面”,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揣摩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
第二单元:中华民风民俗
教材解读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选编的4篇课文,从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等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在编排上采用了“一篇精读课文+三篇略读课文”的方式。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北京的春节》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妤的《除夕》片段,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在四年级上册“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中,学生已初步接触了同一作家写的不同文章和不同作家写的同题文章,但是那时的对比是一篇篇课文,而到了六年级下册的对比阅读,是在一篇课文之内进行的,一课的容量更大,对比的角度更多、更细。从形式和作用上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学计划.doc
-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全册.doc
- 人教版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 人教版初中信息教案.doc
- 人教版初中八年理上册课程纲要.doc
- 人教版初中化学(很实用).doc
- 人教版初中化学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人教版).doc
- 人教版初中政治级上册提纲辨析题.doc
- 人教版初中数学内容.doc
- 人教版初中生物习知识要点.doc
- 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运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化学课堂中生成式AI合作学习策略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5G网络切片在智能交通信号优化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智能材料自修复结构在智能安防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报告.docx
- 轨道交通车站智能化服务升级对乘客出行时间节省效果研究.docx
- 2025年教育科技展望:教育科技在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应用.docx
- 2025年智慧医院后勤管理系统在医院能源消耗预测与优化报告.docx
-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025年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社会文化建设报告.docx
- 2025年航空航天用纳米材料科学与先进制造技术应用.docx
- 农产品市场趋势洞察:2025年农业大数据应用实践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