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堤坝白蚁防治技术规程(江苏省)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堤坝白蚁防治技术规程(江苏省地方标准)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堤坝白蚁防治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检查、预防、灭治、验收和档案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 50286-1998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SL 62-199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SL 210-1998 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泥线、泥被 堤坝白蚁在外出活动时,工蚁用均匀小土粒加上它的唾液制成的薄层泥皮,厚度1mm左右,覆盖在取食物上或土面上形成的泥线成条,泥被成片。 3.2 分群孔 白蚁巢内发育成熟的长翅繁殖蚁,在分群季节里,进行移殖分飞专用的孔道。其形状因蚁种而别。黑翅土白蚁的分群孔呈圆锥形凸出地面的小土堆,黄翅大白蚁的分群孔呈半月形凹下于地面,一个群体的分群孔,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几个或几十个,甚至达百个以上。 3.3候飞室 又称待飞室,分群孔内有扁形、上拱底平的小空腔,位于分群孔与主道之间,可容纳一部分发育成熟的长翅繁殖蚁,是它们分飞前暂时停留的场所。 3.4蚁道 主蚁道和采食道。主蚁道是菌圃联系主巢及由巢腔外出采食的主干道,其断面形状为马蹄形,拱高大于底宽。采食道是主蚁道通向采食点的通道,其断面形状为扁平形,形似韭菜叶。 3.5巢腔 由主巢和若干副巢组成。成年主巢有菌圃、泥隔膜、泥骨架和蚁王、蚁后居住的王室(又称王宫)。副巢内有菌圃,无菌圃的称为空腔。 ?6菌圃 质轻、多孔海棉状的疏松组织。对于不同的蚁种,其型状也有差异,黑翅土白蚁蚁巢里菌圃数量多,为半球形,菌圃孔为圆筒形。黄翅大白蚁蚁巢里菌圃数量比黑翅土白蚁少,其形状成不规则的块状,菌圃孔为椭圆形。菌圃是堤坝白蚁蚁巢的主体,既是白蚁的“粮食”,又是白蚁居住、培育幼蚁的场所,也是蚁巢内温度、湿度的调节器。 3.7鸡丛菌 白蚁伞属,生活在土栖白蚁菌圃里的菌体,在适宜温、湿度气候条件下,其菌丝穿过土层长出的伞形子实体,呈单生或丛生,菌盖中央突出,表面为灰褐色。菌柄圆形或稍扁,白色实心,生长于浅层活蚁巢上。生长期为每年5月下旬至10月上旬。 3.8鸡丛花 白蚁伞属的一种小型伞菌。菌盖灰白色,直径1cm-2cm,中部尖。菌柄白色,细长,生长期每年7月至8月。群生,数朵至上百朵,生长于蚁道上。 3.9炭棒菌 又名地炭棒,鹿角菌。呈丛状分布。白蚁死亡后,蚁巢内的湿度、空气成份发生变化,菌圃中的真菌开始生长,菌丝穿出地面,初出土为灰白色,形似针、鹿角、棒棰等,颜色由灰白逐渐转变为棕色到黑色。生长期为每年5月至10月。 3.10红垂蘑菇 又名红垂幕,为在适宜温、湿度气候条件下,死亡的浅层蚁巢长出的子实体,其形状为蘑菇状,颜色橘红。生长期为每年5月至10月。 3.11蚁患区 白蚁已对堤坝工程安全造成危害或隐患的区域。其区域范围水库大坝一般为坝体及护坝地,坝两端向外30m;河湖堤防一般为堤身及护堤地。 3.12蚁源区 白蚁对堤坝工程安全存在潜在影响的区域。其范围一般为大坝蚁患区向外延伸300m-500m,其中大中型水库向外延伸500m,小型水库向外延伸300m;河湖堤防蚁患区向外延伸20m-50m,其中流域性堤防向外延伸50m,其它堤防向外延伸20m。 4检?? 查 4.1检查范围 堤坝蚁患区和蚁源区检查的范围按表1的规定进行。 项目 工程类别 水库大坝 堤防 蚁患区 坝体及护坝地、坝两端向外30m 堤身及护堤地 蚁源区 300m-500m 20m-50m 4.2检查时间 每年4月至10月;4月至10月为白蚁外出活动期,其中5月至6月、9月至10月为白蚁外出活动高峰期。 4.3检查次数 4.3.1蚁患区白蚁外出活动期每月检查不少于两次,白蚁外出活动高峰期每月检查不少于三次。 4.3.2蚁源区每月检查不少于一次。 4.3.3雨后应增加检查次数。 4.4检查内容 4.4.1直接观察,发现堤坝漏水、湿坡、管涌、跌窝等现象必须判断是否因蚁患所致。 4.4.2观察修筑泥线、泥被土料的粗细、分群孔的形状、工蚁和兵蚁的体形、体色等特征,初步判断危害堤坝的蚁种。黑翅土白蚁的泥线泥被颗粒粗、数量多,黄翅大白蚁的泥线泥被颗粒细、数量少。 4.4.3观察白蚁外出活动时留下的泥被、泥线在堤坝上的分布密度、分群孔出现的数量和真菌指示物等,综合分析堤坝工程遭受白蚁危害的程度。 4.4.4观察堤坝上出现炭棒菌的数量,判断被灭杀死亡的蚁巢数量。 4.5检查方法 4.5.1直接查找法 查找堤坝蚁患区及其蚁源区的泥线、泥被、分群孔和真菌指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