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萎缩性鼻炎 病理: 粘膜慢性炎症改变→粘膜与骨部血管壁结 缔组织因炎症增生肥厚,管腔缩小或闭塞, 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粘膜、腺体、骨膜及骨 质萎缩、纤维化。 萎缩性鼻炎 临床表现: 1.鼻及鼻咽部干燥感 2.鼻塞—脓痂堵塞、鼻粘膜的神经感觉迟 钝、气道的改变 3.鼻分泌物—干痂 萎缩性鼻炎 临床表现: 4.鼻出血—粘膜萎缩变薄、干燥易使毛细 血管破裂出血 5.嗅觉障碍—嗅区粘膜萎缩 6.呼气恶臭—脓痂中的蛋白质腐败分解, 产生恶臭气味。 萎缩性鼻炎 临床表现: 7.头痛、头昏—由于鼻甲萎缩,鼻腔缺乏 调温保湿作用,吸入冷空气刺激鼻粘膜,以 及脓痂的刺激,皆可致头痛头昏。 萎缩性鼻炎 检查: 1.鼻腔宽大,鼻甲缩小,鼻粘膜干燥。 2.鼻腔内有稠厚脓痂,黄褐色或灰绿色。 3.鼻咽及咽粘膜也可干燥萎缩 4.自幼发病者,可影响外鼻发育(宽平) 萎缩性鼻炎 治疗: 原则—清洁鼻腔、排除脓痂,湿润粘膜, 禁用血管收缩剂,并加强全身治疗。宜采用 全身和局部综合疗法,症状可得到改善。 萎缩性鼻炎 治疗: 1.全身治疗 a.加强营养,改善环境及个人卫生 b.补充维生素(A、B、C、D、E) c.补充铁、锌等制剂 萎缩性鼻炎 治疗: 2.局部治疗 a.清洁鼻腔:用温生理盐水或一般温盐水 500~1000ml冲洗鼻腔,去除脓痂。 萎缩性鼻炎 治疗: b.鼻腔用药: 1%薄荷石蜡油—润滑粘膜 1%链霉素—抑制细菌生长 1%新斯的明—促进血管扩张 0.5%求偶二醇—减少痂皮,减轻臭味 50%葡萄糖—刺激腺体分泌 萎缩性鼻炎 治疗: c.手术治疗—对久治无效者可试行。目的 在于使鼻腔缩小,减少空气吸入量,以降低 水分蒸发,减少脓痂形成,并可刺激鼻粘膜 使呈充血和分泌增加,改善症状。 鼻腔炎性疾病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acute rhinitis):是由病毒 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俗称 “伤风”、“感冒”,有传染性,冬季多 见。 急性鼻炎 病因: 1.致病原因—病毒感染是其首要原因,其 中以鼻病毒最常见。可继发细菌感染。 2.传染途径—飞沫传播为主,其次为污秽 的物体或食物进入机体。 急性鼻炎 病因: 3.诱因 a.局部因素—鼻腔或邻近器官疾病 b.全身因素—抵抗降低 急性鼻炎 病理: 1.早期—血管痉挛,腺体分泌减少,鼻腔 粘膜灼热感。 2.中期—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粘膜 下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继发细菌感染 者有中性细胞浸润,纤毛、上皮细胞坏死。 急性鼻炎 病理: 3.恢复期—水肿消除,毛细血管不扩张, 上皮及纤毛细胞新生,纤毛功能与形态恢复 正常。 急性鼻炎 临床表现: 1.潜伏期—感染后1~3天,有全身及鼻内 不适感,食欲减退。 2.初期—持续1~2天,鼻内干燥、瘙痒, 频发喷嚏,伴全身疲乏、头胀等。查体:鼻 粘膜潮红,干燥。 急性鼻炎 临床表现: 3.中期—持续1~2天,鼻塞,流水样鼻 涕。常伴咽痛、头痛、发热等不适。查体: 鼻粘膜红肿,分泌物多。 急性鼻炎 临床表现: 4.晚期—持续3~5日,鼻塞加重,鼻涕变 为粘脓性或纯脓性。可伴鼻窦、咽喉、耳等 器官并发症。查体:鼻粘膜红肿,分泌物多 为脓涕。 急性鼻炎 临床表现: 5.恢复期—若无并发症,鼻塞减退,鼻涕 减少,逐渐恢复正常。 6.免疫期—1个月左右 急性鼻炎 鉴别诊断: 1.流感—全身症状重,上呼吸道症状不明 显。 2.变应性鼻炎—发作性喷嚏和清水涕,无 全身症状,发作后一切恢复正常。 急性鼻炎 鉴别诊断: 3.血管运动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相似, 发作突然,消退迅速。有明显诱因。 4.急性传染病—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等 早期有急性鼻炎症状,但尚其本身疾病表 现,且全身症状重。 急性鼻炎 鉴别诊断: 5.鼻白喉—见于儿童,有血涕,全身症状 重,常并发咽白喉。 急性鼻炎 治疗: 1.全身治疗 a.发汗—口服解热镇痛药,或生姜煎水服 b.中成药—抗病毒充剂,维C银翘片 c.抗生素—合并细菌感染 d.其他治疗—多饮水,清淡饮食,休息 急性鼻炎 治疗: 2.局部治疗 a.鼻内用减充血剂—首选盐酸羟甲唑啉喷 雾剂,也可用麻黄碱,连续用药<7天。 滴鼻法:仰卧法、坐位法、侧卧法 b.穴位针刺—迎香、鼻通穴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chronic rhinitis):是指鼻 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 表现以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 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