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正大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关于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
正大水产关于水产养殖的调查询问
在诊断某种疾病之前,首先向渔农询问,了解其水源情况、养殖品种及密度、往年的发病史、用过何种药物,使用药物的浓度和次数、效果怎样,调查中应注意,病鱼是陆续少量死亡还是死亡有明显的高峰期,前者应考虑是寄生虫侵袭的可能,而后者可能是暴发性传染疾病。
正大水产关于水产养殖的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也是诊断鱼病的重要环节,现场观察的内容包括水质状态、水产养殖动物在水中的表现、池塘的大小、
水深、底质及周围环境以及发病后采取的防治措施等。
(1)了解水质变化
了解水体的透明度、肥瘦情况、酸碱度、溶氧、氨氮、亚硝酸盐、有无农田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流水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引起养殖鱼类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
(2)观察水产养殖动物在水中的活动
观察濒死养殖动物的游动情况和体色的改变等特征。鱼病的发生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鱼病,有的表现出血等症状,有的外表与正常鱼区别不大,但一经出现死亡,死亡率就会急剧上升,常在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慢性型鱼病,病鱼体色变黑,游动缓慢,死亡率缓慢上升。有些鱼病,病鱼一旦离开水体或死亡之后,一些典型症状会看不见,对确诊造成困难,如白头白嘴病,鱼体在水中躁动不安,上窜下跳,有时急剧狂游,出现此情况一是因为寄生虫侵袭,二是水中含有有毒物质,若是前者,鱼可能慢慢死亡,若是后原因,则往往突然大批死亡。还有一种情况鱼浮头,开增氧机也不下去,可能是亚硝酸盐中毒所致。
正大水产关于水产养殖的鱼体检查
通过询问和现场调查,对于鱼病发生的外部环境有了一些了解,对某些鱼病可能会做出诊断。但对于大多数鱼病要做出正确的诊断,则主要靠鱼体检查。检查的病鱼最好是濒死的或刚死未腐烂的病鱼。检查应由表及里、先目检、后镜检。不好确定的疾病还可通过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
(1)目检
目检是检查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有些鱼病通过肉眼就可确定,象水霉病及一些大型寄生虫病等,有些可借助症状诊断。一般来讲,病毒性鱼病往往鳃盖眼眶以及肌肉和肠道充血;细菌性鱼病表现为局部充血、发炎、脓肿、腐烂、鳍条基部充血、蛀鳍、竖鳞等症状;寄生虫性鱼病常见症状为体表黏液增多、出血、有点状或块状孢囊等症状。一些大型的寄生虫,目检鱼体要按体表、鳃、内脏的顺序进行检查。
①体表:将病鱼放在剖盘内,按顺序从头部、嘴、眼睛、鳃、鳞片、鳍条、肛门等仔细观察。
②鳃:检查的重点是鳃丝,首先注意鳃丝是否肿胀、鳃盖表皮有没有腐烂和透明,然后剪去鳃盖,观察鳃丝有无粘液、肿胀,鳃丝末端是否发白、腐烂,鳃上是否挂有异物。鳃丝末端是否挂着似蝇蛆一样的白色小虫,若有多为中华鳋病;鳃部分泌大量的粘液则为隐鞭虫、车轮虫、斜管虫、三代虫或指环虫等寄生虫病;鳃丝颜色比正常鱼白,并带有红色小点,多为鳃霉病。
③内脏:打开鱼腹,观察有无腹水和寄生虫,取出肠道,从前中后肠剖开,注意胃肠内食物充盈情况,胃肠壁有无发炎、溃疡、肠内粘液的颜色和多寡,有无大型寄生虫或孢囊。
(2)镜检
首先刮取体表、鳍等部位粘液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湿片镜检,其次从心脏取血涂片,随后取鳃丝置于滴水载玻片上,制成湿片镜检,最后内脏组织加0.7%生理食盐水压片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①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用PCR、ELISA间接荧光抗体等快速检测鱼病,其灵敏度高,可用于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检查。
②对怀疑是中毒或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应对水质和饵料进行检查。
正大水产关于水产养殖用药使用常识
1、阿维菌素溶液:按正常用量或稍微加量或稀释倍数较低或泼洒不均匀,会造成鲢鱼或鲫鱼的死亡。海鱼贝类在泼洒不均匀的情况下而导致死亡。
2、甲苯咪唑溶液:按正常用量,胭脂鱼发生死亡,淡水白鲳、斑点叉尾敏感;各种贝类敏感,无鳞鱼慎用。
3、硫酸铜:不能和生石灰同时使用。当水温高于30℃时,硫酸铜的毒性增加。硫酸铜的使用剂量不得不超过300克/亩·米,否则可能会造成鱼类中毒泛塘。烂鳃病、鳃霉病不能使用。鳜鱼慎用。
4、辛硫磷:对淡水白鲳、鲷毒性大,不得用于大口鲶、黄颡鱼等无鳞鱼。
5、菊酯类杀虫药:水质清瘦、水温低时(特别是20℃以下)对鲢鱼、鳙鱼、鲫鱼毒性大;如在塘边泼洒或稀释倍数较低时,会造成鲫鱼或鳙鱼死亡。虾蟹禁用。
6、敌百虫:虾蟹、淡水白鲳、鳜鱼禁用;加州鲈鱼、乌鳢、鲶、大口鲶、斑点、叉尾、鳜、红鳟、海水章鱼、胡子鲶、宝石鲈慎用。
7、一水硫酸锌:用于海水贝类时应小心,有可能致死,特别注意使用后增氧。
8、维生素C:不能和重金属盐、氧化性物质同时使用。
9、杀藻药物:所有能杀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