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章太炎与鲁迅的生情结和文化传承.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章太炎与鲁迅的生情结和文化传承

章太炎与鲁迅的师生情结和文化传承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的日子,又是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在鲁迅的一生中,能使他对其怀有深深敬意和情谊的老师极少,据笔者所知,只有两 个人,第一位是章太炎,第二位是日本的藤野严九郎。令人遗憾的是,章太炎与鲁迅竟在同年去世了,即章太炎是在1936年6月,68岁去世;而鲁迅则在该年 10月,56岁去世。 ? ??? 一、鲁迅对章太炎流露出人世间最真切的感情 ? ??? 鲁迅在去世的前十天,写了名为《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情理兼备的文章,追忆太炎,为太炎辩护;接着,几天后,又写了《因太炎先生想起的二三事》,对其旨趣 作了补充。据《且介亭杂文末编》的许广平的跋文中所述,这两篇是未完稿,是特地空在那儿的,也许是还要为章太炎继续写一些什么。可见,鲁迅先生的最后一篇 文章和最后一篇没有写完的文章,都是环绕怀念他的老师而展开的文字,师生情谊之深,几乎无法用词来形容。 ??? 据史料记载:1906年,章太炎因“苏报案”刑满释放,7月初抵达日本,他作为“革命党之骁将”,在留学生心目中具有英雄形象,受到热烈欢迎,2000多 名中国留学生在东京神田区锦辉馆为他召开了欢迎大会,7000余人倾听了他著名的革命演说。当时,鲁迅刚刚从国内完婚后返日,他有没有去参加欢迎会或聆听 章太炎演讲,难以确知,但王士菁在他的《鲁迅·章太炎·尊师重道》一文中说,“鲁迅作为激进爱国、胸怀兴亡感的青年留学生,很可能也参加了这个七千人的大 会。”如果鲁迅确曾参加了这欢迎会,那么,这就是鲁迅第一次见到了章太炎。章太炎抵日本后,投入了繁忙的革命活动之中,主持《民报》,宣传革命,而鲁迅是 《民报》忠实的读者,他不仅爱读《民报》,而且还把它收集起来,装订成册,他当时虽然知道章太炎创办国学会事,但他正彷徨于“医学救国”与“提倡新文艺来 改良社会”这样一条“治人”还是“治国”的十字路口,所以他没有立刻成为章太炎讲学的第一批学生。次年,鲁迅移居东京本乡东竹町中越馆,弃医从文,与革命 党人陶成章、龚未生、陈子美、陶冶公等交往日频,这些人“差不多隔两天总有一个跑来,上天下地的谈上半天”(周遐寿《鲁迅的故家》),而“陶成章和龚未生 几乎每日必至”章太炎寓所,“另有章行严、秋瑾、周作人、吕操元、陈独秀等亦为(太炎)座上客”,(樊光《我所知道的陶成章》,载《上海文史资料专辑—辛 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版)这期间章太炎与鲁迅之间有这么多共同朋友,必然会导致相识与交往,但真正从学拜师章太炎是去《民报》社听课时候的事。 ??? 1908年,鲁迅28岁,第三次流亡到东京的章太炎,一边作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总编从事革命活动;一边应在留学生中特别组织起来的“国学讲习 会”的请求去讲国学,其中鲁迅也参加了。但鲁迅所听讲的并不是讲习会本身,而是特别班。即每周星期天上午在小石川新小川町的章太炎家里听《说文解字》《庄 子》《楚辞》《尔雅义疏》《文心雕龙》《汉书》等课程。一起听讲的有8名弟子:鲁迅、周作人、许寿裳、钱家治、钱玄同、朱宗莱、朱希祖、龚宝铨。“一间八 席的房子,当中放了一张矮桌子,先生坐在一面,学生围着三面听。用的书是《说文解字》,一个字一个字的讲下去。……太炎对于阔人要发脾气,可是对学生却极 好,随便谈笑,同家人朋友一样。夏天盘膝坐在席上,光着膀子,只穿一件长背心,留着一点泥须,笑嘻嘻的讲书,庄谐杂出。”每次讲课,“八时至正午,历四 小时毫无休息”。鲁迅所听讲的时间,到他回国,约在1908年7月至1909年春夏之间,不到一年时间,但他被章太炎的革命精神、人格魅力与学识水平等为 之倾倒,从那以后,一生都没改变过。由此可见,鲁迅从章太炎那儿学到的东西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关于经学和小学的专业知识。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这样 真切地写道: ??? 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回忆三十余年之前,木板 的《訄书》已经出版了,我读不断,当然也看不懂,恐怕那时的青年,这样的多得很。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 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那时留日本的浙籍学生,正办杂志《浙江潮》,其中即载有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 没有忘记…… ??? 前去听讲也在这时,但又并非因为他是学者,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所以直到现在,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 ??? 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 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近有文侩,勾结小报,竟也作文奚落先生以自鸣得意,真可谓“小人不欲成人之美”,而且“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文档评论(0)

qnc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