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回族村.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美回族村

南美回族村 南美回族村,位于距永春县城10多公里的东关镇南隅。是永春县唯一的回族聚居区。关于夏氏回民的始祖渊源,说法有二: 其一,自从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后,阿拉伯人前来泉州经商者逐渐增多。到公元十世纪末,在泉州定居的阿拉伯穆斯林回民改为夏姓,其始祖即夏不鲁罕丁。 其二,夏姓先祖出诸于浙江绍兴会稽县。据考,夏姓的来源与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有密切关系。早在虞舜时期,夏部落的前身崇部落活动在河南嵩山一带,其首领伯鲧曾帮助虞舜治水,无功而亡,子禹继任,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降服水患,使百姓安居乐业。因禹治水有功,遂在浙东北茅山会集诸侯,并把茅山改为会稽。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启以夏为姓,故夏启应为夏姓之始祖。夏姓在绍兴会稽一带繁衍生息,会稽就成为夏姓的郡望,至今,南美夏姓仍有不少人延用会稽的房号。 据考,至五代时期,即十世纪初期,夏姓子孙宦游入闽,其中一部分在泉州(原泉州东大路凤池巷一带)定居,信奉伊斯兰教,祖祖辈辈世袭清真寺阿訇,即为回民。另一部分由浙江绍兴到福清的龙山、湖墘等地定居。是故今日东关夏姓与福清夏姓亲密无间,往来频繁。 到十三世纪中叶,即南宋时期,因政局动荡,回民屡遭排斥迫害,难以安居乐业,只好四处逃生,其中一部分迁往仙游县度尾乡剑山寨,这些回民在剑山寨定居后,虽艰苦劳作,日子仍十分困苦,人丁也一直不兴旺。直到十六世纪初叶,夏聪五之子夏真慈只身来到永春东关寻觅谋生之地,最终选择东关南端一个狭谷山沟中栖身,最后定居,就是现在的南美回族村(1996年前称南村)。 夏真慈之所以选择南村作为栖身之所,是因为南村地处山隅,群山环抱,林木遮天,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既可休养生息,又可避免外患,在生计维艰之时,堪称世外桃源。夏真慈在南村搭起草寮,饲养鸡鸭,垦荒种植,竟意外顺心。传说他养的鸭,每只一日可下两个蛋,这更坚定了夏真慈在南村扎根的决心。 南美村夏姓村民,分住南村、塔尾两个自然村落,现籍人口近600人。南村夏姓虽为回民,但长期以来与汉人通婚、通商。族群往来,风俗习惯早已汉化,回族的特色几乎说已看不见了,唯一与众不同的是祖宇。南村夏姓祖宇依山势而建,分三进三厅,中旷二埕,古称六畜埕,埕用小溪卵石铺砌而成,细察有“回”字状纹。厅堂也与众不同,厅的两旁各竖两根柱,以形成回廊。 南村夏姓回民数百年来居于交通不便、偏僻贫瘠的山沟中,经济滞后。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让回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特别是党的民族优惠政策,使当地回民在生产、生活、交通、教育等方面获得多方帮助,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民政部门对回民关爱有加,多次拨款支持,使南美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党的政策暧人心,南村回民将继续艰苦奋斗,继续走健康发展之路,创造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思考与练习 1、关于夏姓回民的始祖渊源,有哪些说法? 2、你还知道哪些回族民俗风情? 金城畲族村 距永春县城十几公里的南安与永春交界的山岭中,座落着永春县唯一的的畲族聚居村落——东关镇金城畲族村。该村现有畲民100多户,500多人口,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口不断从金城外迁到本镇的山城、茶果场、北硿、小湖洋等地。 金城畲族祖居地浙江省回溪山后,后来迁居漳州南靖。明朝末年移居南安秋阳草洋。清朝初期,有一两户人家迁居山城的项畲,后移居金冬洋(现名金城)。清朝中叶,移居金城之畲民插居于汉族之间,垦荒造田,耕作为生,畲族语言、服装及生活习俗日渐汉化,族谱也依汉制编修。直至20世纪八十年代,经省、市有关部门核准,才恢复畲族身份。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金城畲族村民艰苦创业,大力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开垦茶园500多亩,种植柑桔树4万多株,年产值100多万元,人均收入超过三千元。金城特产精制七星牌水仙乌龙茶,曾被评为永春水仙茶王,名扬八闽大地。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地方政府及社会慈善机构给予大力扶助,金城畲族村筹措资金一百五十多万元,兴建了畲族村部大楼,铺设5.5公里的水泥公路直通三郊线;兴修水利工程,使农田及果园园能够得到浇喷灌溉,旱涝保收;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解决了几代人吃水的困难。闭路电视的开通,电话的全面普及,手机讯号发射塔的建成,改变了通讯落后的面貌,大大促进了畲族村经济的发展。 社会在发展,畲村在前进,畲族人民满怀信心奔小康,相信明天会更好。 思考与练习 1、金城畲民是何时从何处迁来的? 2、你知道畲族有哪些独特的习俗? 印尼民俗风情园 风情浪漫,椰风蕉雨醉游人。依山而建的印尼民俗风情园,与风景如画的东关桥风景区交相辉映,犹如镶嵌在湖洋溪畔的两颗璀璨明珠。 驱车来到东关桥畔,迎面可见风情园大山门,上面“印尼民俗风情园”几个大字特别醒目,典型的东南亚风格造型,显得典雅庄重

文档评论(0)

sunhao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