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型离子交换树处理低浓度氨氮实验总结
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氨氮及硫酸铵回收试验总结
一、实验背景
目前处理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技术方法,处理效果也较好,但是对于低浓度的氨氮废水的处理还相对比较困难。根据GB8978-1996《污水排放综合标准》,工业废水排放一级标准要求氨氮的含量低于15mg/L。所以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低浓度的氨氮废水就很具有经济价值和理论意义。同时通过用酸回收浓缩硫酸铵溶液,对于交换剩余产物也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实验目的
(一)、定性检测树脂HN850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二)、定量测定树脂HN850对氨氮的去除率,通过试验确定树脂的吸附临界点(以工业废水氨氮一级标准15mg/L为临界)和达到吸附临界点的时间及总吸附量,并做出其吸附曲线。
(三)、探究树脂HN850的最优工作条件和再生条件。
(四)、利用稀硫酸再生树脂,收集洗下来的硫酸铵,得到浓度为10g/L的硫酸铵浓缩液。
三、实验原理
配置一定浓度的氨氮溶液,使其流过树脂柱,然后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出水氨氮浓度。
四、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
小型离子交换树脂柱:内径25mm,柱高800mm,要求高径比大于10,因此树脂实际大于250mm,树脂下端有筛板。上端进水,下端出水,出水处配有流速调节阀门。
图1 试验装置
五、实验步骤
(一)、定性试验
1、取六只容积为100mL的烧杯,分别标记为1、2……6,各加入80mL浓度为100mg/L的标准氯化铵溶液,依次调节pH为2、4、6、8、10、12。
2、称取六份树脂,每份3克,分别加入六只烧杯中,缓慢搅拌24小时。
3、取水样检测氨氮浓度。
(二)、定量试验
1、取预制玻璃柱一根,向其中装入高度为H的树脂,用去离子水冲洗至出水为中性备用。
2、将装有树脂的玻璃柱连入动态试验,通过控制控制进水的pH、浓度和流速,对出水进行定时取样检测。
六、实验数据及分析
1、定性检测数据如下表:浓度单位(mg/L)
pH
浓度 2 4 6 8 10 12 原水 104.05 104.05 104.05 104.05 104.05 104.05 出水 97.32 102.07 97.32 92.18 70.31 65.28 表1 静态定性试验
根据出水情况来看,pH等于10和12时,出水情况比较好。也就是说该树脂运行时,应将进水pH调至碱性环境。考虑到实际生产的成本问题,现将实验进水调到pH=10。
2、定量检测数据一如图2所示:浓度单位(mg/L)
试验条件:树脂采用HN850型,去离子水+氯化铵配水,进水氨氮浓度50mg/L、pH=10,BV=3,树脂高度40cm(树脂量约200mL)。
图2 HN850型树脂进水氨氮浓度为50mg/L时,出水氨氮变化情况
由图2可知,HN850型树脂,出水效果良好,稳定在7-10mg/L之间(超过15mg/L的标准),且在16个小时之内是稳定的,在16小时后才逐渐增加,21小时时达到25mg/L。
3、定量检测数据二如图3所示:浓度单位(mg/L)
试验条件:树脂采用HN850型,去离子水+氯化铵配水,进水氨氮浓度100mg/L、pH=10,BV=3,树脂高度40cm(树脂量约200mL)。
图3 HN850型树脂进水氨氮浓度为100mg/L时,出水氨氮变化情况
当进水为100mg/L时,出水不能达到低于15mg/L的要求,基本持续在35-40mg/L左右,持续时间在15-25之间,这说明当进水浓度增加,所需要的树脂量也应增加。
比较图1和图2,决定对实验做一些修改。
(1)、将BV值改为6。
(2)、将树脂用量增加到250cm3。
(3)、针对低浓度氨氮废水(氨氮浓度低于100mg/L)进行处理。
4、定量检测数据三如图4所示:浓度单位(mg/L)
试验条件:树脂采用HN850型,去离子水+氯化铵配水,进水氨氮浓度100mg/L、pH=10,BV=6,树脂高度50cm(树脂量约250mL)。
图4 经过改变实验条件后的实验数据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改变,15小时以内,出水氨氮浓度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 据图2,可计算出该条件下对氨氮的吸附量为0.59g。据图4,可计算出该条件下对氨氮的吸附量为1.35g,故在允许范围内(出水氨氮<50mg/L),图4条件的处理效率是图3条件的2.3倍。
5、串联动态实验
基于前期的实验数据,如果要把100mg/L的氨氮废水处理到15mg/L以下,在实验室条件下,可采取双管串联的方式。
取A和B两根树脂柱,树脂高度均为50cm,进水条件为:100mg/L、BV=6、pH=10。首先,氨氮废水进入A树脂柱,然后A的出水进入B树脂柱,由于A的出水pH小于7,所以进入B的水需要再次调节pH=10,在实验条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