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文学别离主题象之一:柳
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范畴之一,有着其自身的种种属性,交相沿袭性是其中较为昭著的一种。所谓“交相沿袭性”,是说某些具有定型指义的意象可以被诗人们不断袭用来表达某种既定的情感。相沿既久,积淀既深,以至于读者不需要借助其他文字,仅由交织在诗中的意象,也能捕捉到作者的情感趋向。
在别离诗词的意象群中,柳出现的频率最高、蕴蓄的离思最深,因而也最为引人注目。“柳”者,留也。这一字音上的联系,已足以使柳获得别离文学作家的青睐,更何况它那长条依依的体形活脱就是一种款款惜别的天然姿态。“弱柳从风疑举袂”(刘禹锡《忆江南》),“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周邦彦《六醜》)。古人早就着眼于此。正是由于它在字音上与体形上的这些特征,唐宋时,柳不仅成为送别时约定俗成的赠物,更成为别离诗词渲染离情别绪的主要意象。前一种荣宠固然经久不废,后一种殊遇更一直延续到现在。古往今来,几乎所有咏柳的佳句都与别离联系在一起。唐代李白《忆秦娥》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那翠绿的柳色,正是撩拨起他“灞陵伤别”的情怀的触媒。温庭筠《菩萨蛮》词云:“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雨中送别之际,最为触目的景色便是杨柳丝丝。李冶《送韩揆之江西》诗云:“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不看“杨柳”犹罢,一看则别恨又添几分。戎昱《移家别湖上亭》诗云:“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牵系着离情别绪的并非他物,正是柳枝。宋代张先《一叢花令》词云:“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西、飞絮濛濛。”不说柳丝勾起离愁,反说离愁引乱柳丝,是其用笔深曲处。晏几道《青平乐》词云:“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究竟是每一条柳枝、每一片柳叶都为作者的离情所浸润,还是柳枝、柳叶自含离情无限,已经分不清,也无法分清。苏轼《水龙吟》词云:“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在作者眼里,杨花竟然是“离人泪”幻化而成。《少年游》词云:“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杨花连同送别时的情景,那样深刻地镌刻在作者的记忆里,不时引发他的离愁别恨。秦观《江城子》词云:“西域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那“弄春柔”、“系归舟”的丝丝杨柳,勾起作者当年与意中人相会于“碧野朱桥”的温馨回忆。可是,往事已矣!如今,只有碧水空流,再无惊鸿照影。于是,杨柳丝丝,又牵引出作者剪不断、理还乱的一腔愁绪,使他终因“不见去年人”而“泪湿春衫袖”。《八六子》词云:“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每一念及柳外水边与意中人挥泪而别的情景,总是黯然销魂,不胜悲怆。魏夫人《菩萨蛮》词云:“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三度见柳而伤离,可知柳始终关合着抒情女主人公的离情。周邦彦《瑞龙吟》词云:“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虽说春景尽堪伤情,但独于其中拈出“官柳”进行特写,柳之深系离怀可明。惠洪《青玉案》词云:“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与友人分别于为柳烟所笼罩的长亭路上,岂能不倍感离恨悠悠、离情依依?周紫芝《踏莎行》词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柳丝绾得住离情,却系不住兰舟,这不免使作者深为叹惋。吴文英《唐多令》词云:“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系得行舟,却又系不得离人,情景固有不同,作者的叹惋却是同样的。《风入松》词云:“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一丝柳”,便牵动一寸柔情;眼下正是“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季节,其柔情该有多长?王十朋《咏柳》诗云:“萦牵别恨丝千尺,断送春光絮一亭。”萦牵别恨,已使离人徒增惆怅;断送春光,更令离人平添烦恼。金代刘迎《乌夜啼》词云:“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别后“行行重行行”,早已远离送别地点,而作者的离恨却仍然萦绕着送别时与心上人一样脉脉多情的杨柳,杨柳的魅力不难想见。明代袁宏道《道旁柳》诗云:“一株大道傍,阅尽行人泪”。这里,柳又俨然是人间一幕幕别离惨剧的见证人了。
其实,柳本身并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但在别离文学作家的笔下,它却总是那样多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晚来飞絮如霜鬓,恐为多情管别离。
唐·唐彦谦《柳》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宋·欧阳修《玉楼春》
夕阳村外小湾头,只有柳花无数送旧舟。
宋·秦观《虞美人》
不过,也有从别一角度构思而怨柳无情者: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韦庄《台城》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唐·罗隐《柳》
别离滋味浓于酒,着人瘦。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依旧。
宋·张耒《风柳子》
本无别离心,行人自憔悴。
明·袁宏道《道旁柳》
多情也罢,无情也罢,说到底,只不过作者移情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已。它说明,尽管某一意象可以被作家们不断袭用,但作家们袭用它的方式却是千差万别的。以“柳”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4J331《地沟及盖板》(替代02J331).pdf VIP
- kb第二版资料(英语)030 KB4 Unit8-1.pptx VIP
- 《A-Million-Dreams》合唱谱SATB钢琴伴奏谱.pdf VIP
- 北京现代-悦纳-产品使用说明书-1.4L 两驱 五座手动青春版 -BH7140UMV-悦纳产品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医学继续教育管理制度.pdf VIP
- 剑桥国际英语Unit 8 Book 4.ppt VIP
- 护儿周全童享健康—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pptx VIP
- 智能智能化脑机接口设备考核试卷.docx VIP
- 医院安全消防制度.docx VIP
- 电动叉车充电操作规程.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