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ppt牛娴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三首.ppt牛娴洁

古诗三首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能文辞,工书法,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与欧阳修、楮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 赏析 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 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 测试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 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形状、习性、声音) (2) 你觉得诗人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品性?(品性高洁,不攀附权贵。) (3)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托物寓意 ) (4)第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一个人品性高洁,人真才实学,即使没有外界的帮助,也可以声名远播,取得成功 (5)虞世南《蝉》一诗中,诗人借蝉抒怀,表达自己品格高洁,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名声远播的句子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6)积累:含蝉的古诗 、成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 噤若寒蝉? 金蝉脱壳?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寒蝉凄切?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赏析: 孤雁在干什么?作者为何“怜”它? 作者为何在尾联提到野鸦? 赏析: 写作背景简介 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①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他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 ②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象。 ③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 ④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⑤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 ⑥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⑦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水乳交融; ⑧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首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熟记诗歌,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作者简介 参照注释、理解诗意。 蝉垂下像帽带似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绵的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风。 喻指清高尊贵的人。 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 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 不光是 地位高,品格也高。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明远播。 说说“大雁”意象的文化内涵。 大雁是秋天的鸟,往往借雁象征故乡或亲人的消息,表达思乡之情或借雁叫来表现秋天的凄凉孤寂之情。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走向衰落这一历史过程中的种种景象,历来被称为“诗史”。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参照注释、理解诗意。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①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②作者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以野鸭反衬孤雁,表达诗人的爱憎之情。孤雁念群之情是那样浓烈,心中是那样悲痛,追求是那样的迫切,但一群野鸭全然不懂,纷纷然鼓噪不停。 诗人以孤雁自比,野鸭象征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 诗中传递出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这首《孤雁》诗,表达的就是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