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在物理新课堂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题目 如何在物理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姓 名 郭贵芹 年 龄 29
性 别 女 民 族 汉
工作单位 磁县申庄中学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申庄中学 邮 编 056500
职务(职称) 中学二级教师
如何在物理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磁县申庄中学 郭贵芹
【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校在市、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开展“新课堂创建年”活动。目前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和研究的还很不够,教师在教学中也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为契机,在确立新理念、提升新能力、创建新课堂、形成新模式方面,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及物理学科的特点,如何在物理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堂、物理教学、创新、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探究式?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在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指出“加强科技创新,向研究型学校过渡。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层次人才,我们努力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依照江泽民同志的指示,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更是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1.
当今社会各种知识、信息瞬息万变稍纵即逝,旧知识不断地被新知识所取代,根据这一特点,学校教育也由单一的基础知识传授向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才能不惊不诧地站在科学文化变换的风云中去迎接挑战。
2.关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
创新精神是指人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创造心理品质等诸方面素质的综合表现,实践能力则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
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具备创新精神,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新的发动机。老师们经过实践,总结了以下激发兴趣的途径:
1.激励学生学习动机
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介绍知识的来源过程,讲著名科学家、发明家成功的故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时是经典力学统治的时期,人们普遍认为一切力学现象都可以用牛顿三个定律来解释,因为人们很难想象物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会出现什么现象,爱因斯坦突破了牛顿的知识光环,创造了众所周知的相对论。张老师的学生李昊就说:我也想当院士,当爱因斯坦。
2.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野外学习和搜集标本,以至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只有激发了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才能对学习入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有创新和发明。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4.做有兴趣的实验和联系生活中的问题
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创新物理实验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科学,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走路、骑车、照镜子……这些看起来十分常见的生活常识,其实都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如用铅笔和橡皮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直接用学生的身体来完成一些实验。如用嘴对手背吹气和用嘴对手背哈气分别探究“蒸发吸热”“液化放热”;用两只手掌相摩擦感觉发热来探究“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等。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事例和用品进行实验,更有切身体验,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
5.小结内容,及时反馈
及时鼓励,及时讲评学习问题,及时帮助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主要强调重点、难点;询问学生的一些疑问,及时解答;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主次做到心中有数。做好这一点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6.给予积极的综合评价
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不把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是综合评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因人而异,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
(二)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出问题,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在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标阀门型号编制方法JBT308-2004.PDF
- 2024年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春季校园招聘45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76G-3预应力长向圆孔板.pdf
- 数字媒体艺术_梦境主题“梦幻之旅”插画绘本设计.docx VIP
- 演示文稿国际结算的几种方式.ppt VIP
- C被遗弃的少女 das verlassene magdlein声乐正谱五线谱钢琴伴奏.pdf
- 七年级下数学数形结合附答案解析.pdf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5 岩石、沙和黏土.ppt VIP
- 软件系统试运行报告.doc VIP
- DLT 284_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用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