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吧期中复习
历年考题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新 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 地带、远西部地带。读图,完成第1~2题。 4.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C.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5.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 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6.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a-洪涝灾害 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 D.d-生长积温 7.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8.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下列地区与应种植农作 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山东半岛——水稻、花生、橡胶 B.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菜 C.洞庭湖平原——春小麦、油菜、水稻 D.松嫩平原——春小麦、大豆、甜菜 10.以下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特点的是( ) A.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B.河湖面积广,水产业发达 C.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 D.耕种制度为一年一熟 11.下列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得以发展的原因是( ) ①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②船作为交通工具 被广泛应用 ③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④人口众多,消 费市场大 ⑤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良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2.下列关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 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D.粮食商品率极高 17.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 ) A.人口普查 B.森林普查 C.交通定位导航 D.确定某点高程 18.GIS的全称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球卫星导航 19.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的技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子通信技术 20.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A.全球定位技术 B.GP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技术 D.遥感技术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 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 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 料. 21.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PS— 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22.“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历年考题 历年考题 (1)__________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其中60%分布在___(国家)境内。 (2)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世界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 (3)右图中,字母A代表的地理事物是_______;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___。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___________,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雨林系统则很难恢复。 亚马孙热带雨林 巴西 东南亚地区 非洲刚果河流域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生物 A 地上的植物体内 1.能源资源的概念?分类? 2.区域资源开发的原则?要考虑的条件? 3.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具体表现? 4.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产生原因? 5.山西省加强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 6.晋煤外运的铁路干线?煤炭的转换方式? 7.加强能源综合利用的原因?具体措施?效果? 8.煤炭资源开发中面临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 环境问题的根源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三废”污染 通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