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网络的构建组织.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观网络的构建组织

景观网络的构建与组织 石花洞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探讨 作者:俞孔坚 黄 刚 李迪华 刘海龙 发表:《城市规划学刊》2005(3):76-81 [评论] 摘要:在石花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最新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采用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来解决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景观网络的构建与组织”的景观生态规划理念,通过将采用景观生态规划方法获得的成果融入总体规划来帮助石花洞风景名胜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网络 名胜区 石花洞 景观 生态? Construc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Landscape Networks: Discussion on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of the Beijing Shihua-Cave Scenic Area YU KongJian. HUANG Gang. LI Dihua. LIU Hailong; Abstract: In the new master planning of the Beijing Shihua-Cave Scenic Area, we adopt method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and problems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utility. We advance a planning concept of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networks. Then we integrate the results of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into the master plan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hihua-Cave Scenic Area. Key Words: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Scenic Area; Landscape Network; Shihua-Cave 1 引言?   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主要采用以景观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规划模式。该模式以景观资源评价为基础,主要根据景观资源的分布与等级划分功能与保护分区,然后制定与分区相对应的分类与分级保护措施,但由于缺乏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风景名胜区景观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进行综合考虑和深入分析,因而难以解决保护与利用所涉及的一些景观系统内部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例如,保育规划通常只是简单地围绕珍稀和濒危物种的生境划定生态保护区的范围,很少规划设计可以促进生境之间物种迁徙和交流的生态廊道,其结果往往是虽然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并控制游人数量,但也很难阻止种群减少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的趋势。我国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一般在几十到几百平方公里,这个空间范围正是景观生态学的重点研究尺度,因此风景名胜区应该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景观系统进行综合经营与管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应该积极引入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2 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景观生态规划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广义的理解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景观规划,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苏格兰植物学家和规划师Patrick?Geddes的“先调查后规划”和美国景观设计之父Olmsted及Eliot等在城市与区域绿地系统和自然保护系统方面的规划。1969年麦克哈格出版《设计遵从自然》一书,提出基于适宜性分析的“千层饼”模式,是真正意义上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景观规划出现的标志。狭义的理解是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规划,不仅综合考虑景观的生态过程、社会过程和它们之间的时空关系,而且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来经营和管理景观,以达到既要维持景观的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又要满足土地持续利用的目的[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景观生态学全面发展的推动下,景观生态规划得到了迅速推广并逐渐成熟,目前已形成多种规划思想与方法体系,其中三种比较成熟和具有代表性的体系是捷克景观生态学家Ruzicka和Miklos提出的LANDEP方法体系、德国景观生态学家Haber等人提出的土地利用分异战略(DLU)以及美国景观生态学家Forman等人提出的景观格局优化方法[2]。LANDEP方法体系在景观生态数据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依据适宜度评价对景观利用进行优化;土地利用分异战略主要利用环境诊断指标和格局分析对景观整体进行研究和规划;景观格局优化方法基于景观过程与格局分析,通过格局优化来维护生态功能的健康与安全[1]、[2

文档评论(0)

gux2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