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隧道设计地勘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K31+268,出洞里程桩号为K31+480,隧道全长212m,设计洞底高程1585.90~1587.80m。隧道净宽10.25m,净高5.0m,为短隧道。
1.2、钻孔布设及完成的工作量
根据已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所确定的隧道方案,本次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按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的布孔原侧,共布置2个钻孔,分别位于K31+280、K31+450,勘察中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要求,勘察成果真实可靠。本次勘察钻探进尺41.30m,工程地质调绘0.18m2。
1.3、勘察目的和要求
详细查明隧道所经路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其不良地质的分布情况,评价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多种指标划分围岩类别,为设计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2、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地貌类型属于构造、剥蚀型低中山地貌,沟谷相间分布,地形切割浅,山峰齐一,山顶浑圆,脊宽坡缓。隧道穿越一山脊,该山脊呈北北向,总体地势北东高南西低,隧道区高程约为1590~1633.82m,相对高差约43.82m,地形起伏较大。隧道所穿越的山体地表被粉土所覆盖,多为旱地与林地相间分布,地表植被发育,多为低矮的灌木及杂草。
隧道进口位于山体斜坡处,该斜坡坡向约90°,坡度上陡下缓,上部坡角25~35°,下部坡角约12~25°,进洞洞口即位于斜坡的陡缓相间处,为两山之间一凹槽中。东侧的冲沟于进口右侧约120m通过,沟床呈梯状,总体流向呈由北向至南东,与洞轴线呈34°相交。
隧道出口位于一无名溪沟右岸的斜坡地带,该斜坡坡向295°,坡度约10~20°,前缘为较平坦的耕地。无名溪沟位于隧道轴线西侧约120m,总体流向呈NE-SW向,最后汇入迎春河。
2.2地层岩性
场地内经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及印支期黑云花岗岩(γ51),现分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坡坡残积层(Q4dl+el):
粉土:黄~褐黄色,致密,稍湿,可塑状。矿物成分以石英及泥质物为主,局部为粘土。少量强风化花岗岩分布其中,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摇震反应。该段地在山体地表广泛分布,钻孔揭露厚度6.30~12.30m。
印支期花岗岩(γ51):
黑云花岗岩:灰~灰白色,成分以石英、钾长石、黑云母为主,其次为角闪石、白云母等,等粒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呈全~强风化状态,结构基本或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地层名称 状态 天然
密度 承载力模量 系数 摩擦系数
(圬工和围岩) 天然 饱和 ρ frk fa0 E μ K c φ c φ f g/cm3 MPa kPa GPa - MPa/m kPa kPa — 花岗岩 全风化 2.24 - 300 600 0.45 100 86 22.0 77 20.0 0.30 强风化 0.35 160 129 26.0 116 25.0 0.35 3.3 物探成果
本次勘察对两个钻孔进行声波测井工作,其物探资料见下表2,成果汇总表: 钻孔声波测井成果统计表 表2
测试孔桩号 岩性 测试深度 m 岩体纵波速度 m/s 岩块波速 m/s 完整性
系 数 备注 K31+280 黑云花岗岩 6.3~20.6 1645~2717 5500 0.19 K31+450 黑云花岗岩 12.3~20.4 1534~2976 5500 0.17 根据物探资料,并结合本次调查资料,隧道围岩主要以全风化黑云花岗岩为主,全风化花岗岩岩体较破碎,取Kv=0.18。
4、隧道围岩分级
隧道围岩分级标准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中隧道围岩分级执行。根据已取得的测试资料,隧道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按下式计算:
BQ=90+3Rc+250Kv
当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计算BQ;
当Kv>0.04Rc+0.4时,应以Kv=0.04Rc+0.4和Rc代入计算BQ。
围岩详细定级时,如遇下列情况之一,应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值进行修正:
1、有地下水;
2、围岩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
3、存在高初始应力;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计算公式为: [BQ]=BQ-100×(K1+K2+K3)
式中:[BQ]-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
BQ-围岩基本质量指标
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K2-主要软弱结构面影响影响修正系数
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影响修正系数
由于隧道围岩以全风化花岗岩为主,故此次围岩分类以全风化花岗岩为依据取值,隧道以点滴状出水为主,地下水修正系数K1取0.5。岩石裂隙不发育,K2=0。不存在高应力区,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K3=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