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五)_水稻白叶枯病分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五 水稻白叶枯病 五、水稻白叶枯病 俗称白叶瘟、地火烧、茅草瘟等,系细菌性病害,目前已成为亚洲和太平洋稻区的重要病害。是水稻上重要的检疫性病害,除新疆、甘肃外,我国其余各省均有发生,尤以华东、华中、华南稻区受害较重,其他稻区局部发生。主要引起叶片干枯,不实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30%,甚者达50%以上。 1. 症状识别 白叶枯病多在分集期后发生,主要为害叶片。 叶枯型:叶尖或叶缘产生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上下 扩展,形成灰白色条斑。 急性型:全叶失水卷曲,呈暗绿色青枯状。 田间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特别是近叶缘的病斑处,有淡黄色露珠状菌脓,菌脓呈鱼子状小粒。 水稻白叶枯病病叶 五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枯死株 五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菌脓 五 水稻白叶枯病 五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田间症状 水稻白叶枯病田间症状 五 水稻白叶枯病 2. 病原 稻生黄单胞菌白叶枯致病型,属薄壁菌门黄单胞杆菌属细菌。 病菌短杆状,两端钝圆,单生;单鞭毛,极生或亚极生,能游动;无芽孢和荚膜,菌体外具粘质的胞外多糖包围。格兰氏染色阴性。 病菌生长温度5~40℃,最适25~30℃,致死温度在无胶膜保护下为53℃,10 min,在有胶膜保护下为57℃,10 min。病菌生长最适宜pH6.5~7.0。 五 水稻白叶枯病 3.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病种子、病稻草,其次在杂草上存活越冬。带菌谷种和有病稻草是白叶枯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借风雨、水流、人及小昆虫活动等而近距离传播;远距离传播则通过种子调运。 水稻品种抗病性差异很大,一般籼稻抗病性最弱,粳稻较强,糯稻最抗病,但籼稻和粳稻中有高度抗病的优良品种。 五 水稻白叶枯病 4.防治技术 (1)加强植物检疫:严格实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病害传入无病区。在疫区应建立无病留种田,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2)选用(育)抗病品种:选用(育)当地抗病品种,是防治白叶枯病经济、省工、有效的主要措施。  (3)种子处理:播前用50倍液的福尔马林浸种3h,再闷种12h,洗净后再催芽。也可选用浸种灵乳油2mL,加水10~12L,充分搅匀后浸稻种6~8kg,浸种36h后催芽播种。  (4)加强栽培管理:清理病田稻草残渣,病稻草不直接还田,尽可能防止病稻草上的病原菌传入秧田和本田。合理施肥,科学用水、灌排分开,适时晒田等丰产栽培技术均有利于提高稻株的抗病力,控制病害的发展 五 水稻白叶枯病 五 水稻白叶枯病 (5)药剂防治:大田施药适期应掌握在零星发病阶段,即发现中心病株就施药防治。用药次数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和气候条件决定,一般间隔7~10d喷1次,发病早的喷2次,发病迟的喷1次。每亩86.2%氧化亚铜水分颗粒剂、叶情双可湿性粉剂100g,70%叶枯净(又称杀枯净)胶悬剂100~150g,或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100g,或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100g,或25%消菌灵可湿性粉剂40g以上药剂加水50L喷雾。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