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税收比较0100107.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税收比较0100107

第四章 税收比较——西方国家的税制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定义 在西方国家中,个人所得税是政府税收收入的最重要税种之一。表9.1说明了个人所得税在西方国家的重要性。(1979年数字) 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前提是定义个人所得。一般说来,有以下两种定义所得的方法: 第一,亨利﹒西蒙(Henry Simon)国安与所得的综合定义。个人所得可以定义为下列要素的代数和:(1)行使消费权的市场价值。(2)在一定时期的起点和终点之间财产存量之变化。换句话说,综合所得是某个时期中加总的消费加上该时期末的财产再减去期初的财产。于是,1983年的收入可以被定义为是1983年12月31日的财产加上1983年中的消费再减去1982年12月31日的财产。 表9.1 个人所得税占GDP的百分比 (以市场价格计算) 个人所得税占总税收 的百分比 丹麦 22.19 50.33 联邦德国 10.80 28.92 荷兰 12.61 26.60 瑞典 21.32 42.41 英国 10.66 31.32 美国 11.42 36.46 日本 5.84 23.56 [资料来源]Review Statistics of OECD Member Countries′ 1965-1980(Paris:OCED,1981,PP 81、82)。 第二,以税额变动的百分比对于个人可征税所得变动的百分比之间的比率来衡量,即 第三,用税后所得变化的百分比对税前所得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率来衡量,即 个人所得税与劳动供给量的关系的统计验证 个人所得税会影响人们的储蓄行为,对于冒风险的态度会影响人们对于工作与闲暇之间的选择。这里只考虑个人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效应。这种效应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个人所得税与劳动供给弹性;(2)个人所得税使劳动者对工资收入劳动与非工资收入劳动之间的选择发生变化。 个人所得税与劳动供给弹性 迄今为止,西方经济学家对此研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询问劳动对于加征个人所得税后的反应。这种调查问卷的方式在英国有两个典型的例子。1953年,英国皇家关于利润税与所得税委员会搞过一次调查,对1203个男公民与226个女公民进行询问,所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当个人所得税率提高时,你认为多工作多挣钱还合算吗?不过,这次调查并未得到确切的结果。另一次调查在1974年,由斯特林大学教授C.V.布朗与另一位教师E.莱林主持,对2000名英国工人进行问卷调查,核心问题是:个人所得税使你加班加点多干活,还是少干活,或者没有什么变化?对回答结果紧系统计分析表明:大约74%的工人认为征税后对自己工作没有什么变化,15%左右的工人认为征税后使自己工作得更多,而有11%的工人认为征税后自己工作得更少了。这个调查结果说明,征个人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微小的,征税会使总劳动时间大约提高1%,因为认为征税后自己工作得更多的人比认为征税后自己工作得更少的人要多一些。 另一种研究方式是经济计量研究,即从公布的统计资料中研究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于劳动供给的关系。这类研究主要是分析劳动供给对于劳动价格的弹性,要是劳动价格弹性为负,并且弹性的绝对值大,则说明工资越高,劳动供给越少,这时征个人所得税就会增加劳动供给量;反之,个人所得税会减少劳动供给量。 美国经济学家迪克森(Dickinson)在1975年对劳动供给弹性作了经济计量分析,结果如表9.3所示。 表9.3 工资率 (小时工资) 价格弹性 收入弹性 替代弹性 在3.25美元以下 平均工资率为2.6美元 -0.12 负 +0.14 3.25—4.99美元 平均工资率为4.3美元 -0.10 负 +0.33 5.00—9.99美元 平均工资率为6.10美元 0.11 负 +0.38 这就说明,劳动供给的价格弹性是负的,但是弹性的绝对值很小。因此,对个人征收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可能是正的,但效应很小。 个人所得税使劳动者对货币收入劳动与非货币收入劳动之间的选择发生变化 这种效应是通过逃税行为实现的。所谓逃税,是指个人利用合法的方式来减轻税负。逃税不同于偷税,后者是不合法的。逃税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劳动者从课税行业转移到不课税行业。由于货币收入常被课税,非货币收入难以课税,因此,个人所得税会改变劳动者在这两种收入之间的选择。 假定把非货币收入劳动定义为家务劳动,则个人逃税行为可以由图9.1得到说明。 在图9.1中,左纵轴代表实际所得,横轴代表时间在劳动与闲暇之间的分布,在右端点,说明全部劳动时间都为闲暇,在左端点,说明全部劳动时间都为劳动。HwHw线表示家务劳动的收益递减曲线,市场工资由W1N1线的斜率表示。当HwHw线与W1N1线的斜率相等时,说明两种劳动的收益相等。又由于这时劳动者

文档评论(0)

dwa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