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湘夫人精讲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秋水的绝唱 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 这幅清秋候人的画面上,深秋的凉意和情感的寂寞不安融为一体,渲染出一派难以言说的凄迷惆怅之情 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晏殊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久不衰的名句,秋风、落叶也就成了表达失落、惆怅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现力的词汇,同时也成为最能唤起人们悲愁情感的自然景观。 屈原 ·楚辞 《湘夫人》《湘君》 屈原“美政”理想 选贤任能,修明政治 德、法兼治,富国强民 联齐抗秦,统一天下 屈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随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在他的祖国沦丧后,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迎接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 ——王国维《文学小言》 司马迁出于公正,为李陵辩护,得罪皇上,当死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时,他选择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于是发愤著《史记》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典范: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关于楚辞 楚文化概说 由于楚民族发展较中原民族相对落后,原始“巫风”尚未消歇,神怪思想相当浓厚。相对于北方民族性格多受诗、礼等理性约束,楚人性格偏于感性化。又因遭受周人歧视排斥,培养了自尊自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在以上因素下蕴育的楚文化更多带有南方民族特色,其文化具有绚烂瑰丽的色彩,弥漫在一片神奇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 屈原的楚辞既是楚文化的结晶,又是楚文化的优秀代表。 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楚辞开启的创作母题 香草美人——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推进 悲秋 士不遇 忠怨——忠君爱国, 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 士大夫的臣妾心理——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初步定型 关于《九歌》 《九歌》本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 关于“九歌” 来历,王逸认为是屈原仿南楚的民间祭歌创作的。朱熹认为是屈原对南楚祭歌修改加工,“更定其词”(《楚辞集注》)。胡适则认为《九歌》乃古代“湘江民族的宗教歌舞”,“与屈原传说绝无关系”(《读楚辞》)。今人多取朱说。 《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神人交感的《九歌》 十种神灵、三种类型: ①天神──东皇太一(天神之贵者)、云中君(云神)、大司命(主寿命的神)、少司命(主子嗣的神)、东君(太阳神); ②地神──湘君与湘夫人(湘水之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 ③人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 从《九歌》的内容和形式看,似为已具雏形的赛神歌舞剧。《九歌》中的“宾主彼我之辞”,如余、吾、君、女(汝)、佳人、公子等,它们都是歌舞剧唱词中的称谓。 主唱身份有三种:一是扮神的巫觋,男巫扮阳神,女巫扮阴神;二是接神的巫觋,男巫迎阴神,女巫迎阳神;三是助祭的巫觋。所以《九歌》的结构多以男巫女巫互相唱和的形式出现。 巫觋【wū xí】 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合称“巫觋”。 于是,《九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