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赛课教设计模板.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年教师赛课教设计模板

课题:等差数列前n项和 课型:新课(第一课时) 授课人:杜晓雯(高一数学组) 授课班级:高2014级8班 授课时间:2013年4月5日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人教A版)中第二章第三节。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 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等差数列求和就成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同时,求数列前n项和也是数列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对本节的研究,为以后学习数列求和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倒序相加求和法,在方法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为数列求和倒序相加法提供了基础。 授课班级为高2014级8班(实验班),我班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较活跃,能够较好的掌握教材上的内容,但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设计思想: 本课为新授课,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中体现数学思想和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公式的探索、发现,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能力;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尝试、分析、类比的方法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公式的发现反映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 通过具体的现实问题,素材和数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针对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引导式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这“给学生一杯水教给学生寻找水的方法,使学生能找到一桶水乃至更多活水”的求知方式…..+100? 图片欣赏 思考高斯算法 学生:1+100=101,2+99=101,依次有50+51=101,从而 原式=50(1+101)=5050 关注学生已有经验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数学的引入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前n项和为 ,则 问: 问:如何用倒置的思想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呢? 两式相加得: 即: 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换掉 再整理得到: 练习1:   练习2: 问:能否给求和公式1作一个几何解释呢? (提示:对比伐木工人计算木材根数例子将求和公式与梯形建立联系) 剖析公式: 教师提示:从方程中量的关系入手。 例1: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某市据此提出了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总目标:从2001年起用10年时间,在全市中小学建成不同标准的校园网.据测算,2001年该市用于“校校通”工程的经费为500万元.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计划每年投入的资金都比上一年增加50万元.那么从2001年起的未来10年内,该市在“校校通”工程中的总投入是多少? 例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吗? 例3 : 等差数列-10,-6,-2,2, …前多少项的和为54? 解:设题中的等差数列是,前n项和为: 则=-10,d=-6-(-10)=4 令=54,由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 解得 =9,=-3(舍去) 因此,等差数列的前9项和是 54 例4: 解:(1) (2) 1、学生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介绍中国有关数列求和史: 《张丘建算经》中给出等差数列求和问题: 例如:今有与人钱,每天所与以同数递减,初日与百钱,末日与四十钱,共与三十一日,问共与几何? 原书的解法是:“并初、末日与钱数,半之再乘以与之天数,即得。” 问题提出:你能理解为何这样做么? 2、课后作业: (1)教材46页:1、2、3、4; (2)《导学案》相应章节第一课时 课后思考: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和方法除了倒序相加法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

文档评论(0)

wang198104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