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世纪前西方教育哲学的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廿世纪前西方教育哲学的发展

廿世紀前西方教育哲學的發展 授課教師:方永泉 2008.4 教育哲學家所問的問題,有的遠從古希臘的Socrates即已開始,有的則是我們這個時代與文化的產物?K?K 早在專業的教育哲學家出現之前,哲學家與教育家就爭辯著類似今日教育哲學家所討論的問題:教育的目的應該是什麼?那些人應該接受教育?教育的內容應該根據天生的興趣及能力而有所不同嗎?政府又該在教育中扮演什麼角色? 在每一個時代中,這些問題都引發了許多的回應,人們必須對過去這些舊的想法持續進行批判,而隨著時代及條件的改變,並且基於使教育要更好的理念,我們對於新的觀念也必須有所回應。 蘇格拉底(Socrates,c.469-399 B.C.) 一位難應付的老師。 一位遊手好閒的好辯者。 一個有曠達胸襟的哲學家 也是歷史上第一位為哲學殉道的哲學家。 Know yourself! 蘇格拉底式的方法與問題 知識或學習即回憶─先天觀念說 Socratic Method─產婆術(maieutics),詰問法、辯證法、對話法。 Socratic Question:How we lead a good life? 知識與道德的關係─德即知,知德一致 蘇格拉底 vs. 孔子 蘇被稱為西方的孔子,孔子則被視為東方的蘇格拉底 生平雖有些許不同處,如蘇幽默,孔嚴肅;孔曾任官,蘇則未曾為官。 但兩者同為偉大的教師;均述而不作;在追求知識的態度上都虛懷若谷。 對知識及道德的看法的比較。 教育方法的比較。 Socrates的啟示─ 他的目的不是在?§教導?¨人們該怎樣,而是在?§提供?¨人們學習的方法 思考問題?K 蘇格拉底教學法可以應用在現代的教學上嗎? 蘇格拉底教學法是合適的嗎?他尊重他的學生嗎?有時有無強迫學生接受他的意見 ?在學生面前無清地詰問學生,這樣正確嗎? 有無其他方法來運用蘇格拉底詰問法,以符合你自己的道德標準? 作為一個像蘇格拉底的老師,自己必須先準備些什麼? 柏拉圖(Plato) c. 429-347 B.C. 哲學史上罕見的天才。 深受Socrates影響 最早的共產主義者。 觀念論的哲學─洞穴說;理型或觀念具有最高的實在性 柏拉圖的教育哲學 主要教育著作為《共和國》(Republic)及《法律篇》(Law)。 功能主義式的教育模型─什麼是正義?人性三分說。 主智主義的教育(英才與專才的教育)─最高的學問是數學及哲學、層層淘汰的教育、 philosopher-king!! 曾論及女子教育。 柏拉圖的人性三分說 Plato 的啟示 思考問題 Plato所講的功能主義的教育,也是治者的教育,有無違背教育的公平性? Plato的女性教育是一種無性或中性的教育,你認為是不是理想的兩性教育? 你覺得教育應該以培養“哲人王”為最高的理想嗎? Aristotle─務實認真的學者 384-322BC 教育是政治的一部份:國家應對於教育有著完全的控制。 重視自由民的教育(liberal education),亦即博雅教育 亦主張主智主義的教育 中庸之道的道德學說 教育階段 7歲以前─體育及品德訓練 7歲-21歲 國家控制的教育,基礎學科為體育、閱讀、繪畫與音樂 最後的階段是博雅教育的階段,在Lyceum進行,科目有數學、邏輯、形上學、倫理學、政治學、美學、音樂、詩學、物理與生物學等 Aristotle論品格教育或道德教育 一切人類的行動都有目的,個人的目的與國家的目的相同,就是至高善。 社會的需要和福祉可以而且應該凌越於個人的權利之上。社會應該灌輸兒童價值觀,並促使他們多多參與以發展品德為目標的活動。 道德的行為是逐漸發展出來的。道德的生活經由我們在社會中的作為,並且實踐社會對我們的要求而逐漸發展出來的。重視實踐理性的道德,培養良好習慣乃是重要的教育方針。 不同意知德一致的觀點,認為人也會有Akrasia。人無法保證自己的道德行為與知識一致(道德兩難)。即使是英雄,在情況超出他所能控制的範圍時,也可能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 相信人的德行即是追求中庸之道(無過與不及),最高的德行就是實踐智慧(phronesis)。 Aristotle對品格(德)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的啟示 19及廿世紀初期,品格教育的模式廣泛為大眾接受。 品格發展聯盟(Character Development League)出版品格教育課程(Character Lessons),課程編排依照品格特質:服從、誠實、無私、負責、勤勉、勇氣、正義、愛國等德目,前一個項目是下一個基礎,以服從為首,共卅一個德目。 品格教育課程的目標是:「引導人們正確的生活,以及建立品德。」在這個課程中,除了閱讀及討論的部份外,也提供家長或師長讓兒童練習的活動。 Aristotle 的問題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