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演变过程.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演变过程

【附件一】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演变过程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首次发布于1982年,其主要内容是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方法、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此后分别于1996年、2012年进行了修改。以下是其演变过程: 一、我国于1982年制定和发布了首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即GB3095-82,该标准中列入了总悬浮微粒(TSP)、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光化学氧化剂(O3)等6种污染物的浓度标准。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浓度单位 二氧化硫 SO2 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0.02 0.05 0.15 0.06 0.15 0.50 0.10 0.25 0.70   总悬浮颗粒物TSP 年平均 日平均 0.08 0.12 0.20 0.30 0.30 0.50   可吸入颗粒物PM10 年平均 日平均 0.04 0.05 0.10 0.15 0.15 0.25   氮氧化物 NOx 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0.05 0.10 0.15 0.05 0.10 0.15 0.10 0.15 0.30 mg/m3 (标准状态) 二氧化氮 NO2 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0.04 0.08 0.12 0.04 0.08 0.12 0.08 0.12 0.24   一氧化碳 CO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4.00 10.00 4.00 10.00 6.00 20.00   臭氧 O3 1小时平均 0.12 0.16 0.20   铅Pb 季平均 年平均 1.50 1.00   苯并[a]芘 B[a]P 日平均 0.01 μg/m3 (标准状态) 氟化物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7① 20①   F 月平均 植物生长季平均 1.8② 1.2② 3.0③ 2.0③ μg/(dm2·d) 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取消氮氧化物(NOX)指标。 二氧化氮(NO2)的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 由0.04mg/m3改为0.08mg/m3;日平均浓度限值由0.08mg/m3改为0.12mg/m3;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2mg/m3改为0.24mg/m3。 臭氧(O3)的一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2mg/m3改为0.16mg/m3;二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6mg/m3改为0.20mg/m3。    内容: 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将三类区并入二类区环境空气功能区分为二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增设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2.5m)浓度限值和臭氧 8 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调整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10m)、二氧化氮、铅和苯并[a]芘等的浓度限值调整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分期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2013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2015年,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标准。 【附件二】 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及部分国家 关于PM2.5、PM10的有关规定 一、关于PM2.5、PM10准则值 (一)准则值 PM2.5: 年平均浓度10 μg/m324 小时平均浓度25 μg/m3 PM10: 年平均浓度20 μg/m324 小时平均浓度50 μg/m3依据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空气颗粒物及其对公众健康影响的证据都是一致的,即目前城市人群所暴露的颗粒物浓度水平,会对健康产生有害效应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所有人群都可受到颗粒物的影响,其易感性视健康状况或年龄而异。随着颗粒物暴露水平的增加,各种健康效应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大,但很少有证据提供颗粒物的阈值,即低于该浓度的暴露不会出现预期的健康危害效应。事实上低浓度范围颗粒物的暴露虽然会产生健康危害效应,但其浓度值并没有显著高于环境背景值。例如,在美国和西欧国家,产生健康危害效应的细颗粒物(粒径小于2.5 μm 的颗粒物,PM2.5)浓度估计只比环境背景高3~5 μg/m3。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颗粒物的短期或长期暴露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健康效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