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0501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 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中国语言文学汉族少数民族。
族在商代就有了文字语言学有辉煌的建树远在产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口头,对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华进步产生了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语言文学的研究和。从先秦至清代,1981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科专业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多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中国语言文学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学科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开展国际文化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以的基本知识、方法为,既中国传统,也世界,同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分析和研究的基本现象规律。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中华民族语言和文学的历史现状为研究对象设置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这些学科相互联系和渗透,从不同角度考察、整理和研究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学现象并同相学科密切联系。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结构
本学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全面本学科范围内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学科的前沿动态开展独立、深入学术研究工作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 学术素养
具有科学精神和批判意识,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历史与现状本着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充分了解、如实研究。树立高远的学术理想,对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怀有学术热情,将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定的学术信念贯穿到科学研究中。具备优秀的学术潜力和敏锐的学术意识,能够从中国语言文学的历史和现状中发现有意义的问题,能够从世界各民族的语言文学活动中发掘有启发性的课题。具有优秀的人文品格和宽广的人文情怀,不仅能专注于本学科的学术事业,还能将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与当前中国的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意在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在立足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关注当今世界的语言、文学、文化、社会动态以及人类普遍的生命体验、精神生活、生存状态等问题,以体现中国语言文学研究者的独特思维方式、视野格局以及敏锐的现实关怀精神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品质,致力于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2. 学术道德
掌握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学术风尚,恪守学术伦理和学术道德规范,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共同遵守的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具备高度自觉的学习意识及学习能力,重点是阅读与思辨能力。主动阅读大量中国语言文学的文献资料,并根据学科需要,将阅读视野拓展到相关的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等领域。阅读和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卷帙浩繁的文献材料时,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去粗取精,有重点、有层次地获取知识,有效地抓住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重点问题。对于疑难问题,能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转益多师,既不迷信前贤结论,也不盲从当今权威。
注重通过实地调研考察获得未载于书籍文献的知识,弥补知识空白区。注意培养实践的热情和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科学地把握我国的语言运用实际,更深入地考察文学作品的流传、文学遗迹的留存、文学现象的演变,更全面地推进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与整理等。
2.学术鉴别能力
密切关注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前沿动向,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研究论著和莫衷一是的学术分歧,具备较强的学术甄别意识和判断能力,能在尊重学术伦理、学术规范和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取舍与融合,精要地吸收真正能推进中国语言文学发展、推进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从而增强学术研究素养,扩大研究视野,开展具备真正学术价值的科学研究工作。
3.科学研究能力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指导,发现和提出具有学术价值和意义的研究问题或课题,根据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多方法地展开研究。立足于中国语言文学的事实,融会贯通所研究方向的各分支领域,充分吸收其他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综合、有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思路上不拘一格,方法上博采众长,观点上推陈出新。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中国语言文学的历史和现状,多方位、多角度地做出分析和解释,深化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全面认识,探寻中国语言文学的规律,取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进步。
4.学术创新能力
全面了解和把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从中发现切合我国语言文学实际、有研究价值的学术问题。在学术研究中要做到:既探究历史,也关注当下;既立足本土,也面向世界;既有理论上的创新,也积极投入当前中国的文化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指数对数的应用分贝.doc
- 指数涨幅背后的因素.doc
- 指纹图像自动识别系统预处理算法的研究doc.doc
- 指纹识别技术的原理.doc
- 指考物理重点.doc
- 指考近代物理doc.doc
- 按立项领域受理的重点项目.doc
- 挑战极限教师甄试经验分享.doc
- 挖掘教材实验资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doc
- 挖掘教材潜能培养思维能力.doc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