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模型本位探究教学增进科学解释能力之课程设计.doc

科学模型本位探究教学增进科学解释能力之课程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模型本位探究教学增进科学解释能力之课程设计

增進學生科學解釋能力之建模課程設計-以喝水鳥探究活動為例 1謝甫宜、2宋欣蓉、3黃柏蒼、4蔡嘉興、5陳宗慶 1高雄市陽明國中 高雄市國教輔導團專任輔導員 2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3高雄市圓富國中校長 高雄市國教輔導團自然領域總召集人 4高雄市寶來國中校長 高雄市國教輔導團自然領域副召集人 5高雄市五福國中校長 高雄市國教輔導團自然領域副召集人 通訊作者E-mail:lkksfe@ms47.hinet.net 摘要:本研究旨在以科學探究課程協助學生理解概念與建構科學模型,進而增進學生對於自然現象的科學解釋能力。本研究以國中教科書第五章熱與溫度單元,設計喝水鳥探究課程引導學生建構科學模型解釋自然現象,研究樣本為28位八年級常態編班的班級,採用自行編製的科學解釋測驗題本進行前後測,以相依樣本 t 考驗分析教學處理前後,學生科學解釋能力的表現是否具有差異。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在指出因果關係、科學推理能力、使用證據能力、評價科學解釋能力等四項科學解釋能力在前後測之差異達顯著水準,皆具有高度實驗效果量,顯示本研究探究課程協助學生建構科學模型可增進科學解釋能力。本研究主張,藉由適切的探究教學課程設計,可協助學生透過建構科學模型理解自然現象運作之機制,進而增進學生科學解釋能力。本研究對於未來探討科學模型本位探究教學,以及如何增進學生科學解釋能力,也提出研究上的建議。 關鍵詞:科學解釋能力、科學模型、探究教學、建模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高雄市國教輔導團自然領域國中部為增進教師探究教學知能進行科學教學,以引導國中學生理解科學概念與運用學生所習得的科學概念,對於自然現象建構科學模型用以進行合理的科學解釋與樂於探索,藉此提昇科學學習動機與科學探究能力,故而研製許多實作型教具推廣探究教學。透過探究教學而建構科學模型,有助於學生對於自然現象提出合理的科學解釋。 科學解釋之核心能力包括指出因果關係、推理能力、與使用證據能力(謝州恩與吳心楷,1995)。過去的文獻中,多以指導學生如何理解與建立模型,反而較缺乏如何應用建模的歷程進行解題的研究。但是,模型的主要功能除了對自然現象提出解釋與預測,科學模型需為一種應用於問題解決之工具 (Schwarz, Reiser, Davis, Kenyon, Acher, Fortus, Swartz, Hug Krajcik, 2009)。因此,除了培養學生學習如何建構科學模型之外,更應提供他們應用他們所建立的科學模型進行科學解釋、預測與應用。此外,自然現象大多為複雜且不易進行受控實驗,而建模的歷程必須藉由科學探究的方法,以尋得科學模型中的主要變因以及這些變因之間的關係。因此,培養探究能力對於學生的建模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學生所建構的模型也必須以科學概念為本。 綜合上述觀點,本研究以國中二年級自然科「熱與溫度」單元之教科書內容進行課程設計,探討學童透過喝水鳥的建模歷程進行探究並提出科學解釋時,學生可能存有的迷思概念、正確科學概念、遺失的概念,以及是否產生新的迷思概念。然而,喝水鳥涉及許多科學原理,包括學童在國小階段即學習過的科學概念,包括:槓桿原理、水蒸發時帶走熱量的吸熱反應、熱量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向溫度底的地方傳遞、與熱脹冷縮原理等較為簡易的科學概念。但是,喝水鳥所涉及的科學概念與科學解釋對於國中生都具有相當的挑戰性,所以建模歷程的課程設計特別強調探究教學,以引導學生理解相關的科學概念與增進學生的科學解釋能力。 二、研究問題 本研究採取科學模型本位設計喝水鳥探究課程,透過探究教學而建構模型以增進學生的科學解釋能力,藉此了解學生在科學解釋能力是否達顯著差異。研究問題羅列如下: 1.實驗處理後,學生指出因果關係能力之差異是否達顯著水準? 2.實驗處理後,學生科學推理能力之差異是否達顯著水準? 3.實驗處理後,學生使用證據能力之差異是否達顯著水準? 4.實驗處理後,學生評價科學解釋能力之差異是否達顯著水準? 5.綜合上述第1至4點的研究問題,建構模型探究教學課程對於學生的科學解釋能力之主要影響為何? 貳、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生建模與應用建模之能力,發展建模為本位的探究教學課程。文獻探討包括科學模型與建模的本質與教學功能,以及建模為本的探究教學對於學生科學概念之影響與相關研究等三部份。 一、科學模型與建模的本質和教學功能 (一)科學模型與建模的意涵和本質 Hacking (1983) 指出,科學家以理論表徵世界,以實驗參與世界。模型的建立使科學家建構出實驗技術,進而瞭解複雜抽象的大自然現象。Lee (1999) 主張,大自然的現象通常是多變因、複雜、難解釋,模型所表徵的自然現象都是較為簡化以方便我們進行探究。例如,伽俐略建立「擺」的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