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找准结合点,把握共振点.docVIP

地方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找准结合点,把握共振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方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找准结合点,把握共振点.doc

地方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找准结合点,把握共振点   导读   地方媒体“一把手”怎样与所在地区最高领导打交道?地方报纸如何抓来切中要害、“带着露水带着刺的新闻”,提升党报影响力?这是必须面对的大事,也是必修的有难度的功课。山西省长治日报社原社长王占禹的经历与思考生动而深刻。   我在长治日报社工作33年,其间任工商组长3年、副总编辑15年,任总编缉5年、社长(2011年兼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0年。在主政报纸和主政报社工作期间,我先后经历了8位市委书记。由于每位书记的阅历、学养、性格、作风和开展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对办报的要求也各有风格。有的态度温和、指导原则、工作放手;有的则态度刚烈,要求很高,作风强势,可以说把你推到了“悬崖边”,送到了“刀刃上”……   我与时任中共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同志相处共事的三年,《长治日报》和《上党晚报》推出舆论监督稿件近千件,批评了930多人,那段日子好比坐在“火山口”上办报,随时都会遇到风险。但是,报纸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报人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回想起来,也很值得。吕日周对办报既是内行更是高手,用报纸指导工作站得高、拧得紧,对报纸的要求很严格很具体,几乎对每天的报纸进行点评,先后批示过300多次,即使报纸上出了语法逻辑毛病和错别字也不放过。面对这样一位书记,不仅在办报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而且要思考敏锐有悟性,知识丰富快适应,作风过硬跟得上,每天见报新内容。这种突如其来的压力给了报社动力,这种霹雳气势的“强逼”给报社带来“自逼”,这种天天过招的“黑脸”给报纸扮出“笑脸”。尤其是要求报纸每天有批评报道,更是给报社下了一剂“猛药”。因此,如何找准结合点,把握共振点,尽快使报社编委会和编采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上来,思想作风跟上步伐,办出一张指导工作有力度、宣传群众有热度、推动发展有高度的报纸,成为我一度煞费苦心、深度思考的课题,更是转换理念、创新模式、强化学习、提升水平的一次历练。   从“绷脸”到“笑脸”的感动   2000年2月13日晚上10时,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你是报社总编吧,我是吕日周。你马上来宾馆一趟。”   吕日周新任长治市委书记,中午刚到任,晚上就打电话叫我,通话的语气严肃凝重。我进了他房间,他示意我坐下,开门见山说:“你们的报纸我翻了一下,套话官话太多,新鲜玩意儿太少,版面上说的都是好的,没有一点儿坏的,这样办谁看哩?”我正耍解释,又被他的话堵回来:“群众靠前领导靠后,基层靠前上层靠后,市场靠前官场靠后,报纸不要天天跟着领导跑,要把此作为办报的一条原则。有表扬也有批评,办出一张舆论监督报,朝着这个方向去创新。”   第二天一早的编委会上,我传达了吕书记的谈话精神,和编委们议了三点:一是把《长治日报》原来停下的栏目“嘹望哨”重新恢复,在晚报上开辟栏目“啄木鸟”,梳理案头所有来稿,尽快推出批评报道;二是头条新闻抓鲜活、抓基层、推典型;三是把原有的群工部改为舆论监督部,充实力量,迅速组稿。但是,长期形成的办报习惯一时难以转弯,尤其记者采的、通讯员送的多是工作方面的表扬稿件,编发一篇批评稿如大海捞针。我对一些记者说,先向市容的脏、乱、差开刀,这方面的问题随手可拣,你们睁大眼睛去找,何愁找不到批评报道。   时隔一星期,吕书记又通知我过去,是午夜12点打来的电话。我过去后,他指着报纸绷着脸对我说:“批评的声音有了,批评的对象错位,不能领导有病群众吃药,像江湖野医乱开方子,看病把不准脉,治病治不到根上。”并一针见血地指出:“鸡毛蒜皮的事儿容易找,花拳绣脚的报纸好糊弄,你们要有霹雳手段,敢于惹人,一针下去扎到穴位上,搞批评触到痛处,使一些赖、散、推、拖的干部坐不稳睡不安。”这次谈话对我震动很大,我回到报社与常务副总编弓德旺同志(2001年升任总编)交换了意见,立即召开编委扩大会传达学习。我在会上纠正了自己上次会议上的误导,并就庸人办报问题作了自我批评。要求大家站在市委指导工作的高度办报纸,写稿子,抓紧与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市委督查室等部门联系,把批评报道的重点瞄在思想僵化、官僚作风、形式主义、阻碍创造环境等方面上,沉下去调查,向群众问诊,抓最突出的问题,推有影响力的批评,使报纸尽快鲜活生动起来,发挥旗帜鲜明的舆论引导作用。   这次会议后,有了大动作。两张报纸紧密配合市委提出的“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的指导思想,接连推出《不能让麻雀挤飞凤凰》《领导批示搁置一年,养牛大户好事难成》《两人都是村干部,走得不是一条路》等“带着露水带着刺”的新闻,在领导层和读者中产生了反响。特别是晚报上的《赌桌上捉住乡党委书记》一稿,我一上班就接到吕日周的批示:“抓住反面典型,一追到底,全市讨论泰和平,问全市人民怎么处理这个乡党委书记?”编委会立马研究策划,由日报接过手来开辟栏目讨论,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