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现场主持浅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现场主持浅谈.doc

新闻现场主持浅谈   随着新闻报道“三贴近”的提出,新闻记者“走转改”的推进,新闻报道中,会议新闻的比重越来越少,民生新闻的比重日益增多。随着现场报道这种形式在我国电视界日益盛行,观众对新闻节目现场报道中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闻现场怎样主持,主持人应注意哪些问题?要起到怎样的作用,达到什么效果?   电视媒体呈现给受众的是以画面和声音符号为主的信息,作为新闻现场的主持人是与信息一起共同出现在受众感知里的。面对镜头,主持人是带领(或代替)受众在新闻现场感知信息的人,有责任交代镜头捕捉不到的信息。观众通过主持人的口述,并跟随着主持人对现场的当事人、目击者和有关人员的采访,在屏幕上直观地感受到现场的真实情景;另外,主持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出现在画面中,不自觉地会对接触到的事件或场景做出反应,如:惊讶、恐惧、赞叹等,从而有效缩短传播者和受众的距离。既然新闻现场的主持人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更好地发挥主持人的作用,让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更加鲜活?   一、主持人的自我定位   作为一名播音员,经常会肩负起新闻现场出镜的工作,尤其是在县市级电视台,这更是播音员不可回避的的任务。然而,由于新闻现场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如果只是单纯地以为自己是去现场背稿子,而不主动参与到新闻事件的策划、采编中,游离于新闻现场之外,缺乏对现场的感知,那么,主持人的现场出镜一定是麻木的,没有说服力的。因此,主持人首先要有一个自我的定位。在新闻现场的主持,首先是一个参与者、记录者、体验者,也就是说首先是一个记者,然后才是主持人。主持人一定要思考我是进入到一个什么事件中?去干什么?报道的目的是什么?要告诉受众的是什么?只有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才知道在报道中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拿出什么样的状态,说些什么话。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救灾现场的张泉灵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施脂粉,略显憔悴,但她却在现场将我们感受不到的气氛、看不到的画面,通过精准的现场播报,真实地反映给电视机前的受众。作为新闻现场的主持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声音。   二、主持人的现场出镜   把握新闻事件中的点,让新闻现场“动”起来。   一个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的报道,它是活的,是动态的。如何把握住这一动态,通过自己在现场的播报,使受众的感受更为强烈,更为鲜活?央视在这几年的报道中这一变化是明显的。2008年的抗震救灾,大量的优秀主持人被派往地震灾区。张泉灵在救援现场的深情播报、白岩松在“北川欢迎你”标牌前的总结展望,都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9年上海世博会,李梓萌一个边进场馆边讲解的长镜头的运用,让她对中国馆的介绍更加深入人心。因为他们的出镜,新闻报道更加具有可看性,是他们精彩的主持,使新闻报道由静态(一个个画面的连接)变成了动态,新闻瞬间鲜活。在我们的实际采访中,怎样灵活运用我们的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让现场动起来呢?   首先说语言的运用。语言从来都被所有的主持人所重视。在新闻事件的现场,主持人出镜一般分为重大事件出镜和突发事件出镜。重大新闻出镜,说的时候要强调事件本身的重要意义,这种出镜要选择好出镜的背景。如1997年香港回归,白岩松在末任港都彭定康府邸前的出镜就非常经典大气,解说的内容和背景浑然一体,是整篇报道的点睛之笔。而突发事件出镜则更强调体验感,作为主持人要代替受众进入现场,去感觉、去发现。这时候要说的最好是画面的补充,使受众在镜头中看不到的画面可以通过主持人的现场播报得以完善。   再说说肢体语言的运用。我们最常用的就是手势,这也是所有主持人都非常娴熟的肢体语言。这里我要补充的是另外几种肢体语言的运用方式。   1.以自身为工具做说明。在我们的报道中,经常会有一些大小、长度、宽度、深度等数据,比如说,在面对一个因地震位移造成的裂缝时,我们可以只是在旁边简单地说,这个裂缝有多宽多长,但是我们也可以以自身为比例尺,向受众作说明。如玉树地震中央视记者的报道,“这个地表的裂缝并不是简单的撕裂开来,还发生了一个向前错位的位移。这个位移有多长呢?从尺子量下来的实际长度是1.75米,也就是说比我的身高矮一点点。”这样,受众在看的时候就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对比了。   2.触摸体验。在很多突发事件的现场或者是陌生领域的采访中,我们都会有一些全新的发现,这个时候,触摸体验就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引导观众的“内模仿”功能,引起受众的共鸣。触摸可以是操作也可以是测量。在央视对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苗族“上刀山下火海”的报道中,主持人在现场的出镜中就充分运用了触摸体验。为了说明苗族姑娘所上刀山的真实性和危险性,主持人当场将一根嵌在刀上的红绸带拿下来在锋利的刀刃上割断,使没有亲临现场的受众同样能感受到这项运动所带来的惊险。再说测量,在2008年的冰雪灾害中,湖北台的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