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兰成:好天气,给仙枝题名.doc
胡兰成:好天气,给仙枝题名
胡兰成,中国近代作家。这是他晚年定居日本的留影。
别有红尘外,仙枝日月长。
胡兰成从苏轼的诗句中选了“仙枝”二字为他的大弟子取了笔名。1953年出生于台湾宜兰的仙枝,原名林慧娥,毕业于中国文化学院中文系。在中国文化学院求学时,结识当时来院授课的胡兰成,受其赏识,并从其所学。
仙枝是胡兰成最器重的弟子,与朱天文、朱天心等人同列“三三”元老,深得胡兰成文字功夫之三昧。胡兰成曾说朱天文的文章是雕刻,朱天心的文章是风,而仙枝的文章则象是日影,风吹日影,河水也流着日影,真正是天地清旷。
华文天下近期推出了仙枝的随笔集《萝卜菜籽结牡丹》,山里山,弯里弯,萝卜菜籽结牡丹。在这本随笔集中,仙枝谈三十年前的人世风景,谈文学、艺术与生活,都如家常般一一话来,平淡质朴,却令人回味无穷。上辑十二篇散文,原载《三三集刊》第二十一辑到第二十八辑,可谓《好天气谁给题名》的姊妹篇,下辑十篇散文原载《中华日报》、《中央日报》等副刊。
河西:胡兰成替您取笔名“仙枝”,您觉得怎样?
仙枝:“仙枝”取自苏轼诗“别有红尘外,仙枝日月长”其中两字,我也忘了全诗是怎样的诗句;我常诸事糊涂,不太务实于世事,难怪兰师会为我取此笔名,连我不识字的老祖父都说我,这两字的意思是否即戏台上太极仙翁手上拿的拂尘?或孔明持的那枝会作法的仙束?我说都是都是,然兰师与祖父皆已羽化登仙多年,我仍处于2013的今天,回顾往事种种,事已如烟却又历历现眼前。
河西:在中国文化学院求学时,您是怎么结识当时在学院授课的胡兰成的?对他的最初印象是怎样?
仙枝:是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二日那天下午一点多,文艺组的主任金荣华老师突然叫住我,要我去听一位刚从日本来台客座的教授演讲,他又叮嘱我,中间休息时帮他招待胡先生到系办公室喝茶,因为他得先离开去主持组里会议云云,我正奇怪怎不叫他们的助教却叫我?也因我负有任务,进教室时就坐在门边第一个位子,仔细观察这位身着铁灰蓝长衫的教授是何方神圣?那年兰师六十八岁,才从东京乘船来台授课。那堂课是讲述苏东坡祭悼朝云的诗(全诗也已忘光),兰师操着极重的嵊县乡音,“人”与“神”听不清,好像同一字,但我却很快习惯他的口音……
兰师的穿着像从上上世纪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京剧里走下来的,更或许从古书里钻出来的,他说的话温柔而带力道,表情平静而不夸张,我只觉得我遇上了一位不可思议的人物。
河西:胡兰成是怎么给您上课的?朱天心说,有时候他写信会写得很长很长,是这样的吗?
仙枝:是的,兰师很能写信,当年为了省国际邮资,总以极薄的航空信纸写文章,厚厚的寄过来让我誊写,有时信中会夹一些梅花、樱花瓣,很优雅的习惯。
所谓上课,除了后来五年以书信函授,我们从信中获取教导,之前在文化学院开课一年半不到,就只在宿舍看书写稿,每到黄昏,我常陪着到学校周遭或附近的前山公园散步,放假日就走长距离的山间小径,有时还下到天母地热谷去踏青,或到晓云法师建的庵寺造访。
河西:他指定您先从《红楼》、《西游》等老书读起,《红楼》的影响我们都看得见,《西游记》呢?是否也从中看到了中国文字之美?
仙枝:我读书的习惯很不好,喜欢尝鲜,又不求甚解,《西游记》是我顶喜欢的一部,它的滑稽与世俗化,相当反映当时明代的庶民风景,我最爱孙悟空,连猪八戒也好玩,就是不喜唐僧与沙悟净(沙和尚),总觉一个假惺惺,一个太乡愿,很无趣,整部《西游》无非滑稽好玩,我怀疑它颇影响到我后来在文章中许多不自觉的滑稽味儿,有时看着还会大笑,好像不是我写的。
河西:如何创办《三三集刊》的?朱天文曾说:“1976年,我们开始编辑《三三集刊》,有一种很强的使命感,觉得不仅要做作家,而且要成为‘士’这样的知识分子。”最初的想法是这样的吗?
仙枝:天文、天心她们是早就立志当作家的,而且是最好的小说家,我却毫无想头,我原本就是兰师说的“半文盲”来着,虽读了中文系,是大考分数派给我的,从不知挤进大学窄门是为了什么?顶多为将来能有份好的工作机会。历来读书人的胸襟如何,在向钱看的普世价值观里,会怀抱“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知识分子已凤毛麟爪,而三三诸君当年的立志就是朝这方向走的,也因此创办了《三三集刊》。
集刊出版总需要地方与人力,于是就以天文的家为基地,最初由皇冠出版社出资印行,后来成立三三书坊,就完全由朱家出资(好像是这样,详情我并不知悉),负责人必须有大学学历,就等天文从淡江学院毕业登记,负责对外的头衔,天文笑说她是随时准备法院召唤的,如资金不足或其他因素,其实都没事的,天文也颇会自我消遣。
河西:胡兰成说朱天文的文章是雕刻,朱天心的文章是风,而你的文章则象是日影,您觉得这个比方准确吗?
仙枝:准不准确我也说不上来,而天文、天心的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