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对初中数学易错点提前干预的方法及跟进措施.docVIP

例谈对初中数学易错点提前干预的方法及跟进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例谈对初中数学易错点提前干预的方法及跟进措施.doc

例谈对初中数学易错点提前干预的方法及跟进措施   在教学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对于有的知识点,很多学生都会出现同样的错误,甚至不同届的学生都会出现类似的错误。这说明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中,存在一些易犯的错误。教师只有仔细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提前干预,才能尽量避免这些错误的出现。下面结合自己的初步探索,举几个例子。   一、重视备课   学生在应用公式■=■·■化简二次根式时,常常出现化简不彻底的现象。例如:■=■=■×■=2■,这个结果是不对的,■还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可以继续化简为4■。在学习二次根式的化简时,有两种习题设计方案。方案一:利用公式化简(1)■;(2) ■;(3)■;(4)■.方案二:利用公式化简(1)■;(2)■;(3)■ (a≥0);(4)■ (a≥0,b≥0).   这两种习题设计方案中都只有四个小题。方案一中的数都只包含一个开得尽方的因数,是同一类型的题目,学生学完这样的例题,去化简■时,极易出错。方案二中,8只包含一个开得尽方的因数,72包含多个开得尽方的因数,a3是关于字母的化简,4a2b3中既有数字,又有字母,是四种不同类型的小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学生的收获更多。尤其是72有三种不同的分解方法,72=4×18=9×8=36×2,通过对比,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化简■时,应分解出尽量大的开得尽方的因数。学完方案二的习题,再去化简,就知道要分解成16×3。   由此可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教师备课不足、没有针对性会导致学生出现一些错误;也有一些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对学生易错的地方不能预知。这就需要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对备课方案进行研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保证最后使用的都是最佳的备课方案。   二、重视探索过程   学生在应用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时,常常漏掉中间项,错误地写成(a+b)2=a2+b2.以下是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两种不同的课堂设计:   方案一:给出(a+b)2=a2+2ab+b2,学生熟记并默写公式。   方案二:   1.根据右图写出相应的等式;   2.利用多项式的乘法验证你的结论;   3.请你谈谈(a+b)2与a2+b2的区别。   显然,方案一只重视结果而不注重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学生在应用时极易漏掉中间项。而方案二先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对公式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再推理验证,让学生对公式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最后谈谈(a+b)2与a2+b2的区别,让学生明确两者的区别。两种方案的教学效果显然大不相同,使用方案二的教师,不仅重视结果,更重视知识的探索过程,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出错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探索知识太浪费时间,不如让学生多做几道题目,多练几道题。其实这样得不偿失,死记硬背的东西,只能暂时有效,极易遗忘,或和其他的知识发生混淆。不如在知识的探索上多花功夫,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得轻松,用得灵活。   三、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例如,某次期末考试,试卷上有如下的一道选择题:一组数据9、11、8、12、6、13、7、14、10、10的极差与中位数为( ).   A.6,10 B.6,9.5 C.8,10 D.8,9.5   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选了错误的答案A,没能得分,很是遗憾。并不是他不会做这个题,而是他把求极差想当然地错看成求方差,从而出错。这种状况在很多学生身上都会发生,看似马虎粗心造成的,实则是观察能力不强,审题能力有所欠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如通过题组“一个花圃的面积是12平方米,由于需要,后来扩建了两倍,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多少?”“一个花圃的面积是12平方米,由于需要,后来扩建到两倍,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多少?”等的训练,让学生养成“读题”的习惯,同时把关键字词用笔圈起来,体会读题时要看清每一个字,不能想当然,否则,审题时的“差之毫厘”,就会导致解答时的“谬以千里”。   类似地,为了尽量避免易错题的出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等。   四、重视反思总结   学生在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时,常常把-3+5算成-8。在错误之后,有的学生遇到类似题目还会重复出现这种错误。通过了解,发现这部分学生对正确的解法只是简单地模仿,根本没有深入地思考自己错误的原因在哪里,更谈不上进行有针对性地防错训练。而有的学生就会反思:当时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为什么把-3+5算成-8?通过回顾当时的思考过程,就会发现自己计算的是-(3+5)=-8,,而-3+5=(-3)+(+5)=2,错把异号的两数相加算成同号两数的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