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债市盈利模式的思考.docVIP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债市盈利模式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债市盈利模式的思考.doc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债市盈利模式的思考   印象中,国内的债券市场从来没有像2013年这样吸引如此多的关注。先是爆诸于各大财经媒体的行业稽查,接着是登上新闻联播的银行间流动性问题,再到超日债违约危机等引发强烈舆论反应的信用事件。除此之外,不能不提的还有国债期货的隆重登场,以及随后的“犀利”走势,国债收益率刷新九年新高,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受阻……2013年,债市的话题可谓不胜枚举,以至于市场上由此引发了一轮“文艺创作”热潮,大家纷纷借诗词歌赋以抒怀,抒发对市场的无助,以及对现实的难以置信。   尽管2013年的债市几多风雨,但无论如何,过去的终将过去,在崭新的2014年即将开启之时,我们需要的更多是对问题的反思与认知——2013年债市的疯狂与绝望究竟在讲述什么?我们是否已经充分汲取了惨痛的教训?是否已经有能力去收获债市的2014?我认为相比投资收益而言,这些问题同样价值千金,虽然在短期之内我们可能无法找到标准答案,但个人仍然希望抛砖引玉,通过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引发更广泛的业务探讨。   让我们从今年6月份的银行间流动性问题说起,时至今日,随着越来越高层次的政策导向,坊间再也没有“技术性问题”、“小概率事件”等自信说辞,转而选择自我调整、主动适应。原因何在?如果仅仅是认为短期内货币政策向着“紧平衡”一侧倾斜,就未免太过单薄了。随着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发布,以及权威部门的政策解读,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国内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开始向着“最后一公里”扎实推进。而今年9月初国债期货的推出则给予了看涨利率者以历史性的市场话语权。这些意味着什么?   对照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意味着越来越多触动既得利益的改革措施开始一浪接一浪地冲击金融机构的心理底限。以美国为例,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导致美国的实际利率长期为负,严重影响了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为此,美国在1980年至1986年坚定地走完了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放开了银行存款利率。就货币政策而言,期间也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货币主义开始替代凯恩斯主义登上历史舞台。在沃尔克(Paul Volcker)的带领下,美联储开始严格控制货币总量的供给,而将利率波动的容忍度大幅提高。不得不说,现时的中国有着非常类似的境遇。就物价而言,我们以统计范围更加广泛的“GDP平减指数”为例,金融危机以来,即使全球经济增幅放缓,国内2007年至2012年的平均水平也在6%左右,相比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时期美国7%的CPI均值,我们没有任何可以乐观的资本。同样,在此过程中由于利率管制,中国也出现了长期的实际负利率,全社会的资金配置效率亟待提高。如此一来,国内2013年6月至今的货币政策操作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不过,对于债券投资而言,除了关心货币政策的逻辑,大家更关心政策操作的节奏。这一问题,就国际经验看,将主要围绕实际利率水平展开。仍以美国为例,1年期国债实际利率水平从1981年开始转正,最高到1984年的6.6%,而后开始逐渐回落,20世纪90年代稳定在2.5%左右的水平,可以说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实际利率攀升给美国经济的转型和繁荣提供了有利的市场保障。   现阶段国内的情况是,经历了半年的痛苦调整,以1年政策性金融债的收益率为例(因为我国国债的税收制度与美国不同,所以无法直接比较),扣除物价因素,目前的实际利率也已经接近2.5%,这是除2009年物价负增长以来的历史新高。大家可能还要问,明年实际利率会不会像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那样继续上蹿?这一问题的答案显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不会”。   原因在于,当1982年美国的实际利率首次上6%时,随即带来了GDP的负增长,而后实际利率的继续攀升主要是因为物价的大幅回落,名义利率已经实质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对于中国的国情,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7.2%的经济增长对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个人判断实际利率短期不太可能过快地上升,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层面对于债市的第一波冲击很可能已经结束,但就此预期收益率开始向下显然也不现实,因为一个合适的实际正利率可以给经济转型增长提供“防护栏”作用,利用价格杠杆淘汰掉缺乏竞争力的低效生产,这是当下中国必需的。   至此,我们初步讨论了第一个问题,即实际利率水平。但还有一个问题更加重要,那就是利差水平。众所周知,金融企业盈利的根基在于赚取利差,当利差可靠时,还会通过主动负债来放大利差带来收益。这一行业基础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无论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否。唯一的区别在于,利率市场化以前,这一利差是受保护的,因而也就容易产生寻租,效率低下;在市场化之后,利差水平会急速收窄,攫取高利差将成为一件高技术含量的事,迫使金融机构进行技术转型,无法适应者势必被淘汰。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