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话永远高于对抗.doc
对话永远高于对抗
对话是激荡岁月的一个舒缓的出口,引领我们进入他人的世界,达成深度的和解。十三年央视主持人生涯,对话过世界500强商业精英、政经要人,陈伟鸿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洞悉那些非凡的心灵,领悟对话的真谛。2010年5月25日,陈伟鸿对话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提问与聆听中展示了职业风采和对话的魅力。
008年3月,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开始之时,龙永图、洛文杰和我三个男人一起在电视节目里玩起了经济学领域的博弈游戏。(在2008年一档《对话》节目中,陈伟鸿以拍卖话筒的游戏开场,发起与龙永图和美国前驻华使馆参赞洛文杰的对话——编者注)目标很明晰: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两国对话,至关重要。
对话,永远高于对抗,我喜欢这个“对话游戏”。
未曾想到的是,一场更为刺激的“对话游戏”在2010年开启,这一年,中美两国又一次拉开战略经济对话的帷幕。只不过我面前的美国客人从使馆参赞升级到了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这个有故事的美国女性,让我在采访前夕有着强烈的兴奋和期待。
5月25日,一个高速运转的寻常日子里,我知道自己即将迎来一份不寻常的记忆。希拉里把这一天的中午时光留给了《对话》,而我们将会留给她一份怎样的记忆?整装待发的紧张氛围早已传遍全组,进入录制前的最后倒计时阶段,我的耳机再也没有摘下过,从那里传来的是导播间里关于希拉里的行程源源不断的更新:
“伟鸿,希拉里现在进入了人民大会堂”,“上午的会议还在进行,希拉里的致辞刚结束”……
这一天的希拉里几乎处于24小时与中国各个层面进行对话的状态,上午出席首届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成立仪式,与时任国务委员的刘延东探讨如何扩大两国之间的学生交流。下午又将赶赴钓鱼台,与中国领导人就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论坛再度会晤。中午的转场时间,希拉里团队给予了我和《对话》40分钟,进行一场与中国民众的对话。
约定的时间分秒逼近,一切准备就绪的现场,却没有等来重量级的主角。“伟鸿,希拉里还在大会堂这边签订协议,会议时间延迟了,你得自己先撑一下。”观众却已经坐在演播室等待了20分钟。
即便缺失了主要人物和关键要素,节目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能够体会到全场人对希拉里的期待就如我一般强烈。而越强的期待,才能碰撞出越为激烈的火花,我的作用,就是把期待的火焰,燃得再高些。“提到希拉里这个名字,你们马上反应出的是什么样的形象?”我开始带领着大家一同进入到与希拉里见面的情境之中。在场的中国学生回答,她是一个有能力、有距离的强势女性。美国年轻人却说,她是一个熟悉的面孔,整天出现在所有报道当中。而此时真正的她,终于向我们走来。
“伟鸿,希拉里乘坐上车了,正在开向中央电视台。”导播的一句话,让我吃了定心丸:国务卿终于要驾到,火焰可以烧得再高些了。
“伟鸿,希拉里已经到了,正在进入电视台东门。”导播的提醒让我骤然绷紧了神经,现场的热烈讨论,是时候要引入正题了。看着坐在观众席的国务院中美问题参事汤敏先生,我抛出了问题:“汤先生,您觉得此次希拉里访华最为关心的中美战略会是什么?”汤敏开始就目前的中美形势侃侃而谈,我一边听着他的评论,一边手扶耳机,专注地等待着导播的消息。“希拉里走到演播楼前的红毯了”、“她正在和台领导握手”……导播给的信息愈加频繁细致起来,我的思维也变得更为活跃。应该还有五分钟,迅速估算了一下时间,我向在场的观众们提出最后一个问题:“你最想问希拉里的问题是什么?”有人提到了2008年的总统大选,曾经与奥巴马激烈角逐的希拉里最后缘何又和他联手执政?也有女观众问道,作为曾经的第一夫人和如今的国务卿,如何平衡女性作为妻子、母亲和职业女性的角色?我的心中暗自欣喜,这些问题与我们在策划文案中列出的提问不谋而合。
“伟鸿,希拉里已经走进演播室,音响师正在为她戴耳机。”导播开始了倒计时。“其实我们今天提了那么多有关中美关系的问题,真正能解答大家疑问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今天的嘉宾。”前面的铺垫已经足够,我开始了最后的穿针引线,将所有热切的期待目光,牵引到终于来到现场的重量级人物身上。“今天的《对话》节目嘉宾来自美国,提到她的名字可能你会发现她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她说她自己一直都是在社会激荡变革的浪尖上成长的,她说她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面对无数新的挑战和新的难题……”
“OK,戴好了,伟鸿你随时可以开始。”“让我们用掌声来欢迎今天的《对话》节目嘉宾——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导播的最后通知和我的邀请前后几乎只相差了一秒,现场氛围已然达到了高潮,热烈的掌声之中,身着湖蓝色外套的希拉里微笑着走上台前,如一阵清风,终于吹去了我苦苦等待的焦灼。20多分钟的“空城计”总算是持续了下来,做到了一次看似行云流水的无缝式直播对接。
在《对话》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