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 上大电影学考研复习资料.doc

北京电影学院 上大电影学考研复习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说几句,陆弘石是搞中国电影史论研究的,所以外国电影史部分很粗略,甚至可以说价值不大。希望大家自行甄别。 另中国电影史部分,钟书是指钟大丰写的那本,与陆弘石写的那本以示区别。 2002年北京电影学院 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指导 中国电影史部分 中国电影史部分分为:大陆、台湾、香港 大陆:1、三四十年代黄金时期、左翼电影、战后电影; 2、十七年电影; 3、78年以后至今,新时期电影。 香港:1、五十年代邵氏电影的崛起;六十年代香港类型电影的发展; 2、78年~80年新浪潮以后,徐克、许鞍华等人的崛起;吴宇森的发展; 台湾:1、六十年代健康、写实电影,琼瑶、武侠电影; 2、八十年代初,侯孝贤、杨德昌新电影运动; 3、蔡明亮的新新电影。 大陆部分 一、概貌、中国电影史的第一(见材料) 二、起步部分 1905年,丰泰照相馆第一次尝试拍片《定军山》的历史意义 1、把电影这一舶来品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使电影(影戏)在中国生根并发展开来; 2、影片已戏曲为内容,为影戏的传统的发展奠定了开端,并且为使电影的语言本土化开了先河。 商务印书馆1920年拍摄影片《天女散花》和《春香闹学》(梅兰芳) 郑正秋和张石川作为中国电影拓荒者对电影艺术的追求的异同??钟书P12 1、郑正秋:认为戏剧改良社会,教化民众,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育,“文以载道”; 2、张石川:更重视商业性。 郑正秋对中国电影的贡献 钟书P13 1、把原本隶属西方语言的电影引进中国,并力求本土化,做出贡献; 2、开创电影现实生活从戏剧艺术吸取营养,补充电影的发展; 3、把自己的戏剧经验和叙事传奇手段艺术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观众观看的家庭伦理剧叙事模式,善于虚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孤儿救祖记》作为开放性影片对中国史的意义 钟书P12 1、本片中形成了自己的叙事语言体系,不像以前单出模仿外国;影片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创作方法,加以运用; 2、吸取传奇、文明戏等形成自己的叙事方式,形成自己的语言方式; 3、形成中国家庭伦理剧的规范; 4、具有影戏风格; 5、本片商业上的成功,刺激了电影商业性的发展。 影戏特点 钟书P14 1、注重社会教化,郑正秋开创“文以载道”,以褒善贬恶为主题; 2、依照戏剧原则、冲突叙事; 3、舞台空间、平面展开人物调度;(多横向) 4、镜头语言方面多以中近景为主,焦点载第三像部的中间,所谓“中近景语言体系”。 明星公司的创作模式、特点 陆书P15 1、通俗社会片模式上,取材家庭伦理故事为主; 2、价值判断上,富于社会责任感的改良思想和同情弱者的人道主义取向; 3、在技术运用上,是以传统文艺的传奇手法和平俗流畅的叙事结构,峰回路转、有头有尾的创作方法为特点,争取了多数市民和观众的支持。 三、二十年代中国电影的不同风格、流派 陆书P16 1、长城派 创办于1921年,华侨李泽源承办;主要特点是拍摄问题剧,提出中心问题,直接面对当时社会现实,达到针砭时事的目的;重要的创作人员是侯曜,他坚信为人生而艺术;侯曜作品中提出一个社会问题和几个各式各样的人生问题,如妇女问题、战争和平问题等尖锐社会焦点。 影片:《弃夫》《春归梦里人》 长城派受到社会舆论好评,认为他曲艺高尚,不失艺术趣味。 2、神州派 1924.10 汪煦昌创办,认为电影应该陶冶性情,给人潜移默化影响;反对粗制滥造、以牟利为单一目的,他希望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改造社会。 代表作品注重艺术形式,多位家庭、婚姻、手足情为题材,宣扬人情和人性,希望通过情绪莱感染观众,最终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影片:《难为了妹妹》《可怜天下父母心》《好儿子》 神州派主要收到了知识分子的欢迎,认为他是当时出类拔萃的影片,但不为一般平民所接受,所以导致了他商业上的失败,于1927年结束。 3、上海影戏公司 即上海派、上海群体,但杜宇极其家人为发起人,但杜宇画家出身,所以他认为“影戏是动的美术”,他把绘画经验带到创作中,作品具有追求形式感的唯美倾向。 影片:《海誓》 4、欧化派 以王元龙、史东山为代表的大中华百合影业公司,在内容上,欧化派表现对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认同;在造型上,中西风格相糅杂。 影片:《美人计》《王氏四侠》 5、民粹派/稗史派 天一影片公司为代表,以宣传传统(旧文化)为偏好,从历史传统中找题材,鼓吹传统道德、旧伦理;多拍摄民间故事片,以忠信和平、人类互助为伦理范畴。 6、明星公司 见前面 四、二十年代片种 陆书P25 三个概念: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1926年下半年开始 1、古装片 又称“稗史片”,多根据旧文学素材改编为题材,采用人物和故事原型主要来源于评弹数目和演义小说,多直接扮演“才子佳人”或“英雄美人”等传统叙事母题。 影片:《美人计》《西厢记》 由于过于切近商业功利意图,并未得到当时舆论肯定;但个别杰出之作

文档评论(0)

独角戏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有良好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