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典型咨询案例分析(一):如何降低布面棉结
典型咨询案例分析(一):如何降低布面棉结
海啸
海啸 发表于2008/10/2008:35
近日又接到一企业的咨询申请,明天我将前去企业协助解决。
问题是:企业生产T/R65/3532S,千米棉结数100粒以上,如何降到50粒左右?流程是郑纺机成卷设备、A186梳棉机。
我计划把这次咨询诊断过程进行详细报道,直到最终问题解决!
希望大家热情支持、献计献策,不胜感激。
马军 发表于2008/10/2009:41
首先要看一下具体的棉结类型、产生区域!
你把棉结在条干仪上截下来,看一下这些棉结的类型,是哪里产生的?
海啸 发表于2008/10/2010:35
谢谢大侠支持!
他们是指条干仪测试的+200%千米棉结数,我还从未截取过此类常发性纱疵,马工能否一同前往?
火山 发表于2008/10/2010:42
他们的问题可以肯定是出在:工艺是首位,然后是设备
火山 发表于2008/10/2010:44
解决T/R棉结多的问题,在工艺上我们要考虑:对纤维打击、梳理力度、纤维转移率、牵伸工艺、工艺器材诸方面的问题,再加上设备方面基础配合。
降到50粒以下应该是可以达到的。
HANDANBOHU 发表于2008/10/2010:51
T/R原料造成棉结的可能,影响因素怎么看?请教火山老师。
马军 发表于2008/10/2012:04
我明天要出差的!
海啸 发表于2008/10/2012:12
马老师工作繁忙啊,祝你一路顺风。
海啸 发表于2008/10/2012:59
同意火山大哥的看法。做化纤品种,相对纯棉而言,对梳理的要求并不算高,一般的设备是能够满足质量要求的,重点调整好工艺。
曾经协助企业解决过有关化纤品种的棉结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在打击过度、返花、挂花、转移不良、反复揉搓造成的。
ohl 发表于2008/10/2021:23
20粒/KM也容易做到。我认为肯定是梳棉状态太差,其次工艺也有问题。
HANDANBOHU 发表于2008/10/2107:56
针布锐度,配套型号,工艺上车这些都很关键。
启发 发表于2008/10/2108:41
同意楼上的看法。除了设备状态、上车工艺之外,清花打手的型号和状态、梳棉针布的型号和状态是很重要的因素。
HANDANBOHU 发表于2008/10/2109:16
涤纶原料质量也很关键,不好的涤纶缠绕锡林,严重时梳棉机无法正常开车。
烟鬼 发表于2008/10/2110:27
各位老师好,我是湖北的,最近我厂的T/C20*16品种布面棉结很多,挑出的棉结在显微镜下可看出一部分棉结为扭结在一起的正常成熟纤维,也有棉结为死棉(未成熟纤维),量较大.在此想请各位老师给诊断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火山 发表于2008/10/2111:41
你的问题相似于楼主的问题,建议参考上面的帖子。
烟鬼 发表于2008/10/2113:38
火山老师:我是搞棉检;配棉的,您也知道,现在的原棉不象原来原棉那样做到“五分”,内地棉几乎全是统收统扎,棉花内质结构复杂,用起来很麻烦的,而且3级棉也存在不孕籽、僵片,短绒率多在13-15%,按理说现在的纺纱工艺是可以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可我们就是不知道如何解决,不知道如何配棉,不知道如何调整工艺.例如我们有一期配棉27.8号的
平均品级3.87,主体长度29.2,细度5656、短纤率13.5、单纤强力3.56
疵点合计749(其中棉结150毛籽屑325不孕籽68)
棉花也不错,但布面的粒头、棉结总也解决不了,想请教火山老师给指导一下方向,谢谢!
silently 发表于2008/10/2113:54
使用的回花、再用棉量控制在多少?回花的成分都有哪些?
烟鬼 发表于2008/10/2114:41
回花量在4.5%,未用再用棉,回花主要是回卷、回条。
梧桐雨 发表于2008/10/2115:56
具体的粒头、棉结如何解释?是短粗节还是UST值的棉结?否则不好回答。平均品级3.87级的棉花纺21支,等级很高了。
火山 发表于2008/10/2116:48
棉结是成纱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你的问题应该是与原料混轧有关。在生产过程中,建议:以排除短绒、减少纤维损伤为重点,而对于减少棉结有很多的讨论,建议你查阅一下。
火山 发表于2008/10/2117:01
T/R原料造成棉结的可能,影响因素怎么看?本人认为:
1、R的强度比T差很多,为了降低棉结,降低打击、开松、梳理无件时,R是重点。因此我们的工艺核心,就是要减少R的纤维损伤、R短绒率上升。同时,设备的维修管理,也应该是将这个问题放在首位。
2、我们还要注意到,T的弹性很好!在这两种纤维加工时要注意纤维回弹时产生的问题。
3、关于化纤生产的重点还得注意静电现象:
(1)关注纤维使用的抗静电剂是否是些廉价产品?
(2)车间RH%是否匹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