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氮800尿素改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桥氮800尿素改方案

桥氮尿素800t/d技改方案 (周新强) 一、节能增产改造目标指标 1.1 装置能力 装置能力由400 t/d扩至800 t/d 1.2 消耗指标 消耗指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改造前后消耗情况见下表: 改造前后消耗比较表(以吨尿素计) 单位 原消耗 改造后消耗 氨 Kg 585 575 蒸汽 Kg 1300 990 冷却水 m3 150 110 电 KWh 135 120 二、改造部分的项目 2.1合成部分:增设高压圈 在尿素合成部分增加高压甲铵冷凝器、第一尿素合成塔和汽提塔三台高压设备,把原来两台V 20m3尿素合成塔并联作为第二尿素合成塔,使其在高压部分形成一个高效循环的组合。 氨升压至20MPa G ,经原液氨预热器后与CO2气体和部分甲铵液一起进入甲铵冷凝器进行合成反应,在此利用甲铵的反应热副产320kg/Tur 0.75MPa G 的低压蒸汽,供下游的二段分解和一段蒸发工段使用。 出甲铵冷凝器的气-液混合物进入第一尿素合成塔的底部,在操作压力20MPa G 、操作温度为190℃条件下,脱水生成尿素,CO2单程转化率约为74~75%。 第一尿素合成塔出料经减压后送至汽提塔。在此利用2.5MPa∕(G)的高压蒸汽加热,将未转化成尿素的大部分的甲铵分解分离和过剩氨分二路并联流至第二合成塔合成尿素。汽提塔出液经减压至1.76 MPa G 后送至中压分解系统。 汽提塔出气NH3、CO2与一段吸收塔来的一段甲铵液一并送至原两个尿素合成塔,作为第二尿素合成塔,此塔进料NH3/CO2摩尔比约为4.5左右,操作温度约为188℃,CO2单程转化率为58~60%。第一、第二、两塔综合总转化率可达约80%。 出第二尿素合成塔的溶液经减压至1.76 MPa G 后与汽提塔出液一并送至中压分解系统。 2.2中压分解系统 由于增加高压圈后,CO2转化率的提高和增加了高压汽提塔,使得中压分解负荷大大降低,差不多是原全循环工艺的一半,所以尽管装置能力几乎增加100%,中压分解吸收系统可按原20万吨改造方案执行。 2.2 一段分解 2.2.1 预分离器 新增1台Φ1400予分离器并按要求配管。 2.2.2 预蒸馏塔。 原有一段分解、二段分解设备均不能满足800t/d的生产能力。更换一台Φ1400预蒸馏塔;拟布置在室外新建的框架内。保留原275m2的一分加热器。老预蒸馏塔作二分塔使用。新上一台Φ800的液位槽。 2.2.3 一段吸收 2.2.4 改造Φ1100的一吸塔 2.2.5.1精洗段更换5块GC—ⅢB型高效翅片塔盘,采用软四氟垫片密封,提高传质传热效率。 2.2.6.2鼓泡段变径到Φ1600(直筒段长1.5米),并在增加的鼓泡段内安装1块Φ1600GC--ⅠA型液体高效分布板,原理同尿塔塔盘,既提高CO2的吸收能力,又避免鼓泡段高速气体容易产生偏流的现象。 2.2.7 一吸冷却器换热面积核算 现有3台一吸冷却器,F=150+60+94 304m2 一吸冷却器换热面积核算:吨尿素冷却负荷24万大卡,小时产量25t,一吸冷却器外移热量600万大卡/小时,取平均传热温度12℃,取换热系数800(按有相变换热考虑),换热面积为: F 24×104×25 / 12×800 625m2 新增加一台580m2的一吸冷却器,保留94 m2的一吸冷,退役60 m2和150 m2的设备做它用。一吸冷却器的换热面积与操作温差有关,为生产稳定一般采用大流量小温差操作。 新增580m2的一吸冷却器直接接入一吸塔,保留原94m2的一吸冷却器串联在新增580m2的一吸冷却器的前面。 现有2台100m3/h及一台320m3/h的软水循环泵;更换一台350m3/h的软水循环泵,水管按要求放大,退役一台100m3/h的软水循环泵。 流程修改:预分气进闪蒸热利用段,然后接入94m2的一吸冷却器(B)后面,再并联进入580m2的一吸冷却器(A)。580m2的一吸冷却器(A)与100m2的软水冷却器串联构成一个软水回路,由350m3/h软水泵打循环;原94m2的一吸冷却器(B)不设软水冷却器,由100m3/h软水泵打循环形成另一个软水回路。两个软水回路均考虑用部分新鲜软水置换热软水送锅炉房。设计新增的580m2的一吸冷却器(A)回路配管,回路管径为DN250;94m2的一吸冷却器(B)的回路配管利用原管道现场修改,回路管径仍为DN200。 2.2.8.3 氨冷器 按一般生产水平氨冷面积为40 m2/tu以上,改造后需要25×40 1000m2,原氨冷总面积约为1000 m2左右,可满足生产。冷却水需要配套满足。 2.2.9.4 因资金原因惰气精洗器暂不上,预留Φ1400惰气精洗器的设备位置。 2.3低压分解吸收系统: 2.3.1二分塔改造 现有装置上有Φ70

文档评论(0)

hll961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