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第四章 汉诗——汉乐府
第四章 汉诗之汉代乐府诗 一、汉乐府的含义: 两种含义,其一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据记载,武帝时的乐府开始采集民间歌辞和乐曲。后来,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文选》于骚、赋、诗之外另立“乐府”一门;《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又特标《乐府》一篇,并说“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便都是这一演变的标志。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但着眼还在音乐上。至唐,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其社会内容,如元结《系乐府》、白居易《新乐府》、皮日休《正乐府》等,都未入乐,但都自名为乐府,于是所谓乐府又一变而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则又离开了唐人所揭示出来的乐府的精神实质,而单从入乐这一点上出发,是乐府一词的滥用,徒滋混淆,不足为据。 汉乐府设立的目的 二、汉乐府设立的目的: 一是收集民间情报,“观民风,知得失,自考正” 二是实行封建教化:《史记?乐书》记“礼、乐、行政,其极一也,所以齐民心而出治道也”比方说晋乐对《东门行》的改造 三是音乐、艺术享受的需要 。要欣赏生动、活泼有生活气息的民歌。 三、乐府诗的搜集和分类 1 梁沈约编纂的《宋书·乐志》,收录了很多两汉乐府诗. 2、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最早的乐府诗集。 3《乐府诗集》 这是采收乐府诗最完备的诗歌总集, 宋人郭茂倩所编。该书将从汉至唐的乐府诗按所用音乐的不同, 分为十二类加以著录。(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三、乐府诗的搜集和分类 其中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歌谣辞》中,而以《相和歌辞》(首先,关于“相和歌辞”的“相和”,《宋书·乐志》称是“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以管弦乐相配合;《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更提到“凡相和,其器有笙、笛、节歌、琴、瑟、琵琶、筝七种”。关于“相和”,还有人声相和之说。《宋书·乐志》著录“相和歌”提到一种《但歌》(已佚),称出自汉世,“最先一人倡,三人和”)数量最多。鼓吹曲则是武帝时吸收的北方民族的新声,当时主要用作军乐;杂曲是一种声调失传的杂牌曲子。在写作年代上,郊庙歌辞中的《房中歌》最早,为高祖唐山夫人所作;鼓吹曲辞中的《铙歌十八曲》是西汉作品;相和歌则大部分产生在东汉,其中题为“古辞”的,几乎全是“汉世街陌谣讴”;杂曲年代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作品,可以看出民歌的影响。 乐府诗的地域性 看下面三段引文 1、“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离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汉书?礼乐志》) 2、“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也。”(《汉书 ?艺文志》) 3、淮南刘安《淮南子》也说:秦、楚、燕、赵之歌,异而皆乐。“ 这说明汉代乐府有赵、代、秦、楚的民歌。 参考材料有乐府研究专家、山东大学教授萧涤非,在早年写的学位论文《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1984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一版) 四、两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苦难诗:由于汉代土地兼并严重,阶级压迫严重,农民生活痛苦,他们“衣牛马之衣,食犬豕之食”,所以汉代乐府民歌常常出现对饥饿、贫困、受迫害的控诉。如《妇病行》、《出东门》、《孤儿行》等等。两汉乐府诗在表现平民百姓疾苦时,兼顾到表现对象物质生活的饥寒交迫和精神、情感世界的严重创伤。尤其可贵的是,诗的作者对于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贫民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 是以恻隐之心申诉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 同是收录在相和歌辞中的《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三诗, 与《东门行》等三篇作品迥然有别, 这三首诗基本内容相同, 都是以富贵之家为表现对象。 四、两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相逢行》 在渲染主人富有的同时, 还点出了他的尊贵身份:“兄弟两三人, 中子为侍郎。” 这是一个既富且贵的家庭, 而且富贵程度非同寻常。黄金为门,白玉为堂,是富贵王侯的标志, 不是一般的富, 而是巨富。侍郎是皇宫的禁卫官或天子左右侍从, 是皇帝信任的近臣, 其特殊地位不是普通朝廷官员所能相比。 《鸡鸣》和《长安有狭斜行》 把表现对象的显赫地位渲染得更加充分,诗中的富贵之家是兄弟几人同时宦达,而且是秩达二千石的高官显宦。 四、两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上述三诗对富贵之家气象的展现,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具有示范性, 后来许多同类作品都是以此作为蓝本。三妇织绵鼓瑟的段落, 则被单独划分出去, 名为“三妇艳” , 在古代乐府诗中频繁重复出现,成为富贵之家的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