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数字控制器的连续设计方法(改)教案.ppt

第5章数字控制器的连续设计方法(改)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种常用的离散化方法 一阶差分变换法(后向差分、前向差分) 双线性变换法(突斯汀变换法) 频率预畸变的双线性变换法 脉冲响应不变法(即Z变换法) 加零阶保持器的脉冲响应不变法 零极点对应法 后向差分法的映射关系分析 前向差分法的映射关系分析 双线性变换法 双线性变换的映射关系分析 [例4-4] 将 Ts=1s双线性变换成D(z) 1. 定义: 假设由连续设计求得 (5-5) 其脉冲响应为 (5-6) 单位脉冲的响应离散时间值为 [例5-1]用脉冲响应不变法将 离散成D(z),假设采样周期Ts=1s 脉冲响应不变法的特点是: (1) D(z)与D(s)的脉冲响应相同 (2) 若D(s)稳定,则D(z)也稳定 (3) D(z)不能保持D(s)的频率响应 (4) D(z)将 的整数倍频率变换到Z平面上的同一个点的频率,因而出现了频率混叠现象。 5.3.3 加零阶保持器的脉冲响应不变法 1.定义:保持器用于将离散模拟信号变换成连续模拟信号,当把零阶保持器加进D(s)再离散,虽然仍采用脉冲响应不变法,但等效D(s)输入的是连续的模拟信号,因此较单纯使用脉冲响应不变法离散D(s)更接近于连续系统。 [例4-2] 用加零阶保持器的脉冲响应不变法离散离 ,假定采样周期Ts=1s 5.3.5 频率预畸变的双线性变换法 频率预畸变原理 * * 离散化设计方法(也称为直接设计方法):将被控对象和保持器组成的连续部分离散化,直接应用离散控制理论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综合,设计出满足控制指标的离散控制器,由计算机实现。 连续化设计方法(也称模拟化设计方法):忽略控制回路中所有的零阶保持器和采样器,在s域中按连续系统进行初步设计,求出连续控制器,再通过某种近似,将连续控制器变换为离散控制器,由计算机去实现。 将D(s)离散成D(z)的方法有多种,离散化的实质是求得一个等效的控制器脉冲传递函数,使之与连续域的控制器传递函数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 比如在脉冲响应特性、阶跃响应特性、频率特性、 稳态增益和零、极点分布等方面 一阶差分变换法(后向差分) (1)离散化公式 Ts为采样周期 后向差分的近似式是: 等式左边取拉氏变换为: 等式右边取Z变换为: 这样可以得到变换关系: 结论: S平面的虚轴映射为Z平面半径为1/2的圆 S左半平面的映射 特点: 2、后向差分变换在ω从0→ 时,唯一映射到半径为1/2的圆上,因此没有出现频率混叠现象,但是频率被严重压缩了,不能保证频率特性不变,变换精度低,工程应用上受限制。优点是简单易做。 图5-10 后向差分法的映射关系 1、 (即表示S平面左半平面),|z|1,说明映射到Z平面的单位圆内,因此D(s)是稳定的,经后向差分变换后,D(z)也是稳定的。 前向差分的近似式是: 变换式为: 或者 一阶差分变换法(前向差分) 结论: 图5-11前向差分变换法的映射关系 令 则 S平面的虚轴,映射到Z平面是一条过实轴1,平行于虚轴的直线 令 要使 除 外,还要 较小时才行, 可见这种变换会产生不稳定的 则 显见,前向差分变换法中稳定的D(s)不能保证变换成稳定的D(z),要稳定采样周期缩小,且不能保证有相同的脉冲响应和频率响应。 用后向差分变换法离散 假设 等效差分方程(控制算法)为: 梯形面积公式逼近积分运算原理 定积分 两边求拉氏变换 积分传递函数 图5-12 梯形面积运算 求Z变换 积分Z的传递函数 离散化方法是: * * 变换式的另一种形式 设 则 说明: 从 z 的相角单调的从0变换到 s平面的左半平面映射到z平面的单位圆内 结论:从这样的映射关系可以看出,如果 是稳定的, 双线性变换后 也是稳定的,并且不出现频率的混叠现象 设 则 s平面的虚轴,唯一映射到z平面的单位圆上 等效差分方程(控制算法)为: 结论:连续控制器 零点少于极点数,经双线性变换后,零、极点数相等,这点可以做如下解释:由于双线性变换将整个S平面一一对应变换到Z平面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