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考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生生物学考试

绪 论 一、水生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广义上说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各个方面。 水体及其生物分区 (一)、淡水及其生物分区: 淡水:根据水的运动和容积大小可分为: 流水水体:泉、溪涧、河流 静止水体:湖、池、沼泽 半流水体:水库 水生生物的分布与水体中的物理化学特点、水底地形和深度以及历史情况等有关。按照这些特点,一个水体可划分为若干级生物区。水体中最大的生物区是水底区、水层区和水面区。 大型深水湖泊的水底区和水层区又可划分为几个次级生物区。湖泊的生物去如下图。 一个水体可划分为若干生物区: 水底区:沿岸带、亚沿岸带、深水带 水层区:沿岸区、湖心区 、 水面区: 海洋及其生物分区 水层区pelagic division 浅水区:大陆架的水体,平均深度不超过200m,平均宽度80km,环境复杂。 大洋区:大陆缘以外水体,海洋主体,环境稳定。 从垂直方向看大洋水体分为: 上层:从表层至150-200m,光强随着水深↑而↓,温度有季节和昼夜变化 中层:200-1000m,无光,温度无季节和昼夜明显变化 深海:1000-4000m黑暗,水温低而稳定 深渊:大于4000m 黑暗寒冷,食物少 水底区benthic division 。即海底区,包括海岸和海底 潮上带:高潮线以上受浪花溅击的水陆交界处 潮间带:界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区域 潮下带:又称浅海带,低潮线到大陆架边缘海区 深海带 :大陆架以外海底 生活在水层区的生物可分为浮游生物(plankton)和自游生物(nekton)两类。 浮游生物是指不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 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动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动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neuston),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在水底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为底栖生物。它们有的在底固着生活,有的在水底移动甚至在一定时间内离开水底区到水层区游泳,有的钻埋在水底土壤中以及钻蚀在坚硬物体中生活。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生物是生活在水中的物体上。 第四章 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本章重点及难点: 1、硅藻细胞的结构 2、细胞分裂与复大孢子 3、硅藻的生态分布特点和鱼类的消化性及其危害 4、习见属的主要特征 形态构造 1.细胞壁:上下两壳,大-上壳,小-下壳。 2.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具硅质细胞壁,内层果胶质,外层硅质 3. 上下壳:壳面、壳套、相连带、间生带、隔片 间生带、隔片 4、细胞表面花纹:点(条)纹、线纹、 孔纹、肋纹辐射对称、两侧对称 5、细胞表面突出物 突起、刺、 毛、胶质线(块)等作用: 增加浮力、相互连接 7. 羽纹硅藻细胞壁结构 细胞内容物 除具一定结构的细胞壁外,其内充满了白色透明的原生质,还可见一定形状(或块状、颗粒状、分枝或星状)的色素体,色素成份含大量的黄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c1、叶绿素c2和β—胡萝卜素,生活时呈褐色。同化产物为油滴,油滴可增加细胞浮力,增强浮游生活。在显微镜下观察,油点常呈小球状,光亮透明。硅藻的细胞核一个,常位于细胞中央,在液泡很大的细胞中,常被挤到一侧。用甲基蓝或尼罗蓝稀溶液染色,可见到细胞核。 主要特征 1. 体制: 多单细胞,丝状体、 群体(放射状、带状、链状) 2. 同化产物: 脂肪 3. 繁殖方式:营养、无性、有性 1、细胞分裂 复大孢子auxospore 一般情况下以营养繁殖为主,以细胞分裂的形式生殖。,但有很明显的自身特征:因由上、下壳组成,生殖时,上、下壳首先分开将原生质拉开,然后各自长出一个下壳,这样必然使得个体越来越小,但小的程度有一定的限制,当细胞分裂到一定的大小时这种小细胞不再分裂,而是在某种环境下,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叫复大孢子。复大孢子的形成,因此在同一时期,同一群体会出现细胞的大小不同。 复大孢子的形成方式有无性和有性两种。 1)、无性方式: 是由营养细胞直接膨大而成。中心纲的变异直链硅藻产生复大孢子时,上、下壳互相分开。中间原生质膨大而近似球形,其大小比母细胞大得多,细胞核开始在上壳的一端,待上壳形成后,细胞核移向另一极,接着分泌下壳。 2)、有性方式:通过接合作用,借助运动或分泌胶质使个体接近,然后包围于共同胶质膜内,进行接合,有四种类型 A、接合的两个细胞产生2个配子,由不同细胞产生

文档评论(0)

me545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