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评总结报告.doc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评总结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评总结报告.doc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评总结报告 学科概况 1.1学科历史 地理学始建于1988年,是。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黄河下游资源环境与生态安全)山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协同发展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旅游管理地理学科现状副教授1人;博士(后)22人、在读博士4人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5人,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1人已形成了一支知识、学历、年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现有9个实验室,实验室面积2800m200余万元湿地研究所拥有山东省土地规划乙级资质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成为服务社会的一亮点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横向课题50余项,出版专著3部,参编著作、教材8部;发表论文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篇获学科方向(培养方向)湿地环境与生态过程、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评价与生态安全个研究方向3S技术应用与建模个研究方向。特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 2.1 培养目标 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培养能够从事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区域发展、“3S”技术等方面的教学、科研、设计和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使其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理论研究和地理学发展前沿;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能力,掌握地理学研究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具备运用本学科理论、技术与方法研究并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资源利用、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开发、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 2.2 学位授予标准 学制年限:研究生学制为3年 课程学分: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获得学位所需的学分包括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两部分。研究生在毕业资格审查前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学分,否则学位论文不予外审,不允许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学术学位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学位课不少于23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1学分),其中公共课9学分,基础课6学分,专业课8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中期筛选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且考试及格(不计入学分)。 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围绕地理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研究命题, 培养单位对校外专家,))学期下旬)、盲审双盲审)与到初)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实施细则,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成果要求, 本学科现有在读研究生25人;导师20人,其中校内导师16人,外聘导师4人。生师比约为1.25:1。导师队伍中教授和副教授的比例为:11;具有博士学位的11人、硕士学位的3。45岁以下中青年导师所占比例为%。导师为校外学缘背景。导师队伍学历、职称、学缘、年龄结构合理(见附表1)。 通过优秀人才引进、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在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各培养方向上均形成了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科研水平较高、胜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师资队伍。近5年,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大水专项子课题1项,承担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派出骨干教师到境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6项,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20余人次。部分导师担任中国黄河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地理学会常务理事、聊城市重大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下有特色的研究团队: (1)陆面水文过程与生态效应。该方向重点开展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河湖系统与生态安全的研究,目前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0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合作4项),其中含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专题1项(经费50.0万);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7项;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厅局级课题2项;聊城大学科研项目10项;近5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EI收录4篇;参与编写教材1部。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聊城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聊城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9项。 (2)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该方向主要开展区域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关系及生态修复的研究,目前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8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合作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合作);厅局级课题8项;聊城大学科研项目7项。在研究生教学研究方面,承担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项,聊城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3项。依托山东省土地规划乙级资质,先后完成聊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高唐县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冠县东古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