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2015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一化学实验详解.ppt

【金版】2015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一化学实验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K课标考纲 展 示 3.实验操作顺序。 (1)仪器安装顺序:遵循“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原则;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连接气体净化装置应先连洗气装置,后连干燥装置。 (2)仪器间的连接顺序。 ①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即长进短出;量气装置“短进长出”;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即粗进细出。 ②整体仪器连接顺序:按气体发生→除杂→干燥→主要实验→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好仪器。 K课标考纲展示 H 核 心 自 查 K 考 点 自 纠 G高频考点突破 栏目链接 K课标考纲 展 示 (3)实验操作顺序。 ①气体发生装置:选择与连接仪器→检验气密性→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开始实验→实验结束→拆卸仪器→其他处理。 ②加热操作顺序:主体实验加热前一般应先用原料气赶走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其目的一是防止爆炸,如H2还原CuO、CO还原Fe2O3;二是保证产品纯度,如制备Mg3N2、CuCl2等。反应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原料气直到冷却为止。 K课标考纲展示 H 核 心 自 查 K 考 点 自 纠 G高频考点突破 栏目链接 K课标考纲 展 示 (4)尾气处理:有毒气体常采用溶液(或固体)吸收或将之点燃,无毒气体直接排放。 (5)注意事项。 ①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 ②用碱石灰吸收测定实验中生成CO2的质量时,前面要干燥,末端要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 K课标考纲展示 H 核 心 自 查 K 考 点 自 纠 G高频考点突破 栏目链接 K课标考纲 展 示 4.化学实验安全。 (1)防倒吸:易溶于水的气体经导气管进入水溶液要采取防倒吸措施(如下图所示)。 K课标考纲展示 H 核 心 自 查 K 考 点 自 纠 G高频考点突破 栏目链接 K课标考纲 展 示 (2)防泄漏:主要防止实验过程中的气体或液体泄漏。 (3)防暴沸:可使用碎瓷片(或沸石)来防止液体受热时暴沸。 (4)防堵塞:防止堵塞导气管,或使液体顺利流入,或使装置内外压强相等(如下图所示)。 K课标考纲展示 H 核 心 自 查 K 考 点 自 纠 G高频考点突破 栏目链接 K课标考纲 展 示 (5)防挥发:用密封、液封、冷凝回流等措施来防止挥发。 (6)防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一定要验纯,以防爆炸。 (7)防中毒:为防止中毒,可在通风橱中进行或增加尾气的吸收装置等。 K课标考纲展示 H 核 心 自 查 K 考 点 自 纠 G高频考点突破 栏目链接 K课标考纲 展 示 例2 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 答案 A B项收集CO2应长管进短管出及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项浓硫酸不在量筒中稀释;D项易发生倒吸现象。 考点:常见仪器的使用及操作。 K课标考纲展示 H 核 心 自 查 K 考 点 自 纠 G高频考点突破 栏目链接 针对训练 K课标考纲 展 示 2.(双选)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点在pH试纸的中央,测其pH B.用量筒量取7.6 mL 0.1 mol·L-1盐酸 C.用图1所示的操作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室用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NO BC K课标考纲展示 H 核 心 自 查 K 考 点 自 纠 G高频考点突破 栏目链接 解析 浓硫酸能使pH试纸碳化,A项错误;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时,首先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漏斗颈内液面高于烧瓶内液面,一段时间后观察液面高度差不变化,即可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C项正确;NO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项错误。 K课标考纲 展 示 K课标考纲展示 H 核 心 自 查 K 考 点 自 纠 G高频考点突破 栏目链接 K课标考纲 展 示 ?易错警示: 切记多个“不能”: (1)使用胶头滴管“四不能”:不能接触容器内壁,不能平放和倒拿,不能随意放置,未清洗的滴管不能吸取别的试剂。 (2)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性滴定管不能装酸性溶液及氧化性溶液。 (3)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互用。 (4)烧瓶、烧杯、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 K课标考纲展示 H 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y5569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