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物理-第2章 永恒的经典 第4节 电磁现象.ppt

文科物理-第2章 永恒的经典 第4节 电磁现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科物理-第2章 永恒的经典 第4节 电磁现象

楞次定律 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所激发的磁场来阻止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增大或减小 。或者,也可以表述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电磁感应定律 德国物理学家纽曼给出感生电动势的公式 德国物理学家韦伯给 出动生电动势的公式 纽曼做了一点假设,导出了感生电动势公式 韦伯发展了安培理论,推导出动生电动势公式 其中曲面不随 时间改变 其中磁感强度 不随时间改变 电磁感应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总结出感应电动势公式 其中曲面和磁感强度 都可以随时间改变 感应电动势的严密规律 但是此公式有瑕疵,当导体回路由于运动而有出现断口趋势的情况下,它不成立。 电磁感应的应用 电磁感应定律,犹如一把打开电能宝库的金钥匙,发动机、电动机、变压器,以及交流电的利用等等,都以此为基础,对人类社会有着划时代的贡献。 三、电磁场与电磁波 1、电磁场 2、电磁波 1、电磁场 电磁场理论的基础 ——麦克斯韦的两条创新假说: 涡旋电场:变化的磁场在空间激发出涡旋电场。无论空间中是否存在导体或导体回路,无论有无介质存在,变化的磁场激发的涡旋电场总是客观存在的。涡旋电场是无源场,用于形象地描写涡旋电场的电力线是闭合曲线。涡旋电场是非保守场。 位移电流:变化的电场在空间激发出涡旋磁场,这个磁场也好像是由一个电流激发的,这个电流称为位移电流。 电磁场的概念 电场和磁场既互相联系,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激发,即可以互相转化,电场和磁场所形成的统一体,叫做电磁场。 前面提到的静电场和稳恒磁场都只不过是电磁场的两种特殊形式。 其中,E和D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电场强度和电位移,B和H是描述磁场性质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J 和ρ分别表示自由电流密度和自由电荷体密度。 电磁场的基本方程 ——麦克斯韦方程组 2、电磁波 电磁波的提出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导出的一个重要结果是电磁场以波动的方式运动,这种波动叫做电磁波。 麦克斯韦首先从理论上预言电磁波的存在。麦克斯韦的理论如此新颖、深刻、完美,以致在问世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不为人所理解。 证明电磁波存在的实验 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以后,电磁波不断被实验所证实,麦克斯韦的理论才被接受,电磁波的存在没有人再怀疑了。 检波器 接感应圈 赫兹设计的一个电磁波发生器 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波是指电磁场的运动,电磁能的输运。 电磁波受导体或介质的引导,循规定的路径传播,就是通常所说的“电路”,或叫做电磁波的有线传输。 电磁波通过天线辐射在空间的传播,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是与广播、电视、通讯、雷达等实际应用相联系而形成的术语,其频率约为数十千Hz至1012Hz。 电磁波的速率 赫兹在暗室的墙上覆盖一块锌板,用来反射电磁波。当入射波和反射波迭加后将产生驻波,他用检波器在离发生器不同距离的地方测出驻波,赫兹计算了发生器的振荡火花频率,并量出驻波的波长,两者相乘即得电磁波的速率。计算出来的数值和麦克斯韦预料的完全相同,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 麦克斯韦之前曾经断言:光波也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的速度就等于光速。 电磁波的性质 赫兹进一步做实验证实电磁波具有光波的一切性质,能产生反射、折射、衍射、干涉等现象。 光的电磁理论的确立,丰富了人们对电磁波的理解。 * * 第二章 永恒的经典 第四节 电磁现象 一、电、磁现象 二、电与磁的统一 三、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四节 电磁现象 一、 电、磁现象 1、电现象 2、磁现象 3、场 1、电现象 早在公元前600年,古希腊人泰勒斯就发现:用毛皮或毛织物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羽毛、头发等轻小的物品。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现象虽然发现很早,但是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停留在观察琥珀的摩擦起电上。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想搞清楚琥珀为什么会有那种神气的吸引力,也使人们发现金刚石、水晶、硫磺、玻璃等物质在用呢绒、毛皮或丝绸摩擦过后,也像琥珀那样有神奇的吸引力。这使人们领悟到:这种现象并不是琥珀特有的。于是人们就想,可能一切物质中都蕴藏着一种看不见的流体,这种流体受到摩擦的时候会从物质中被挤出来。他们把这种看不见的特殊流体叫做“电”。从此,电产生了。 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英国的格雷研究琥珀的电效应是否可传递给其它物体时发现不仅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别的方法比如传递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由此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金属可导电,丝绸不导电。 能蓄电的莱顿瓶 莱顿瓶的发明为科学界提供了一种贮存电的有 效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电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 强有力的手段;对电知识的传播和发展起了重 要的作用。 莱顿瓶因其发明地 荷兰莱顿城而得名。 正电和负电 1733年,法国科学家杜费发现了“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