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艺术分析3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VIP

中国园林的艺术分析3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园林的艺术分析3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中国园林的艺术分析3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中国园林的艺术分析   第三个时期是齐梁至晚唐,大约在公元479年至公元836年。这一时期的园林,己不是纯模仿自然,而是开始讲究起园林本身的形式了。又由于山水、田园文学的发展,所以园林也渐渐注意诗情画意。这一时期既有自然山水园(如王维的辋川别业等),又有城市园林(如李德裕的平泉别墅等)。   第四个时期是晚唐至北宋,大约在公元836年至公元1127年。这时人们不但造园,而且有人专门研究园林。这一时期造园之风大盛,如北宋的对梁(今开封),不但有艮岳、金明池等大型园围,更有无数的小型园林。西京洛阳之园林更多,当时的辛格非专事园林,并写了《洛阳名国记》。   第五个时期是从南宋至元代,大约在 1127年至 1368年。这时的园林,可谓“神理兼备”,园林形象的语义开始深化,有了许多更深层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园林与诗情画意也进一步融化。如苏州狮子林之园景,有倪瓒之画意等等。 最后为明清时期,此时之中国园林,发展到了顶点,可谓炉火纯青的境界了,明清时期之园林,更讲究意趣。“趣”为情趣,求神韵;“意”为意境,有更深的哲理内涵。“意”所表述的是人与园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情态。这时的园林,山水林木,其实己经化作人的自我价值,或者说以此与园主人对话、至于更深的哲理性,己在上一节说过了,不再赘述。“霜叶红于二月花”,明清园林的境界,是东方古代园林之最完美者,以后不可能再企及了。   从历史的纵向来看,中古代园林的结构形态显示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这就是所谓“改朝换代,结构不变;连续不断,臻于完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许没有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文化,能及得上我们中华民族那样,古老、连续、完整。欧洲文化的特征,历史的连续的,但文化是跳跃的,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等,社会文化变革显示出甚大的起伏。其他一些地域的文化,多有断续性。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也许是从一个侧面,最典型地表述了中国古代文化。到了明清,它与整个社会文化一样,走向完美,无可企及。中国古典园林至此,却遗憾地封闭、终结了。   近代中国,随着西方文化的东渐,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古代的园林也是同样的命运。城市公园的兴起,加速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终结。可是中国传统园林作为一部璀璨的艺术文化史,仍留子世。直至。今天,留存至今的那许许多多的古代园林。无论是私家园林、寺庙园林还是宫苑,它们仍然为世人所青睐。如今,许多发达国家争相造中国园林,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仿造了一个中国国:明轩,它就是苏州网师园的内园,殿音移的复制品。以后,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建造中国园。这种态势,看起来似乎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复兴了;但其实不然,因为这种文化只是重复,丝毫也见不到什么新的东西。历史和时代演变了,而文化却仍然是古的,那么这种文化只是“文物”或者是它的“复制品”,其命运就是如此。 中国古代园林的终结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史悠悠”。中国古代的园林文化,今天只能把它作为古代文化来欣赏。尽管中外游客仍然是那么兴致勃勃去欣赏这些园林,苏州拙政园、留园等一些名园,当今甚至人满为患,只得每天游客限额。人们在那些小桥曲径、亭廊斋轩处挤来挤去熙熙攘攘,有人说原来的雅趣完全被破坏了。本来这里美景只三五人漫游其间,赏花品茗,或倚栏观鱼,而今这种情趣消失了。这个现实,恰恰说明了中国古代园林已不是真正的、与时代同步的园林,而是把它们作为“古董”来欣赏。今天对这些园林的欣赏,从文化语言来说是经过“译码” 的,就像我们今天读古诗一样。虽然我什j今天对李白、杜甫等人的诗,仍然会赞叹不己,但它们毕竟是古代的艺术文化。一切古代的文化形态,文学的、戏剧的、绘画的、建筑 和园林的,都是如此,都不是直接的、现实的文化。   因此,今天我们对中国古代园林如何评价,如何作当代的价值取向,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无可非议,中国古代园林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且至今仍然被世人所欣赏,然而我们今天却不能以此而沾沾自喜,这与我们自负于“四大发明”而不去检点今日之成就,没有什么两样。今天应当在园林文化上如何作为,还得首先对传统园林作一个确切的评价,得出建立在当代文化基础上的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园林的美学价值,这己经是老生常谈了,然而从文化层次来分析,也许还少有涉及到深层哲理、观念形态的方面。没有从这个层次来分析和评价中国古代园林之美及其价值,也就不可能对它作出深刻的评价,同样也就不可能改造它,推陈出新,为今所用。关于这一方面,至少应当分两个大的层次来讨论。   一是它的深层哲理性。这个性质是园林的,也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和哲学的。园林,既是这个文化大系统之一部分,又典型地表述着这种文化。因此对于这个价值,应当同其他中国文化(门类)合起来,重新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