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第二期宣传栏内容
第二期宣传栏内容
A版
什么是血压?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
高血压简介
通俗的来讲就是人体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的一系列改变。它不仅仅单指血压的升高,还指由其引起的人体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由于人的血压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精神、年龄、环境等)的影响,所以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一直在更改。最新的诊断标准是在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非同日3次测量),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
(1)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
(2)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
(3)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
(4)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
(5)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文化落后的未“开化”地区很少有高血压,经济文化越发达,人均血压水平越高;
(6)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7)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及亲生子女之间)血压有明显相关。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血压有一定的群体差异。
低盐膳食防控高血压高血压的注意事项
一、远离高血压,从限盐开始
盐已逐步被世界公认为健康的“秘密杀手”。因为盐不但可以使不少人血压增高,而且还会直接损伤全身各处的血管,引起血管硬化,导致心肌梗死或肾衰退。目前,我国每人平均食盐摄入量为16克至20克,致使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达8%。因此,盐是人类有效防治高血压的基础。
二、有效控盐
1、逐步改变口味过咸、过重的习惯,减少过量使用食盐和酱油。
2、限制每天食盐的使用。对每天食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用量具量出,每餐按量放入菜肴。
3、一般20毫升酱油中含有3克食盐,10克黄酱含盐1.5克,在用酱油和酱类时,应相应减少食盐用量。
4、在烹调时,使用少许食醋可以提高菜肴的鲜香味,满足口感的需要。
高血压的降压食物
1、叶菜类:芹菜、茼蒿、苋菜、汕菜、韭菜、黄花菜、荠菜、菠菜等;
2、根茎类:茭白、芦笋、萝卜、胡萝卜、荸荠、马蹄;
3、花、种子、坚果类:菊花、罗布麻、芝麻、豌豆、蚕豆、绿豆、玉米、荞麦、西瓜子、向日葵子、莲子心;
4、水产类:海带、紫菜、海蜇、海参、青菜、海藻、牡蛎、鲍鱼、虾皮、银鱼;
5、动物类:牛奶(脱脂)、猪胆、牛黄、蜂蜜、食醋、豆制品。
6、菌类:黑木耳、白木耳、香菇。
7、水果:苹果、香蕉、梨等。
除此之外还需平时养成运动的习惯,均衡的饮食,培养开朗的个性,及足够的睡眠。所以高血压的患者,应过规律的生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服用一些营养品或保健品搭配治疗,如石谭秋塔罗(养生)茶,对高血压患者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B版
爱耳目请听耳朵诉诉苦
目前我国每年出生的先天残疾儿童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聋人每年约增加3万人;就是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高达2057万之多!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老年性聋949万。
为此, 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几个习惯让耳朵受伤
1)不良的嗜好。如常抠耳朵的人可以引起外耳道炎;
2)长时间在噪声的环境中停留容易引起(急慢性)内耳毛细胞的损伤,如经常去蹦迪、K歌、在嘈杂的游艺厅打游戏;
3)患有某些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可导致内听动脉供血不好;
4)应用耳毒性药物:抗菌素、利尿剂、抗肿瘤的药物等;
5)经常戴耳机者。
如何防止噪音
分开摆放——尽量不要将电器集于一室,声压级过高的不要放在或靠近办公室。
及时排障——带病工作的电器的噪音比正常工作的声音大得多,故一旦发生故障,一定要及时排除。
错开使用——尽量避免各种电器同时使用。
养花草——养花草可消除部分噪音。
补充营养——噪音可使人体中的某些氨基酸和维生素B类消耗量增加,从而造成人体功能的平衡失调。补充适量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可使人体对噪音的耐受能力增加。专家们建议,长期在噪音严重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人应及时而适量地补充一些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B类的食物。
减小噪音原则:
一、 声源处减弱 二、传播过程中减弱 三、接收处减弱
方法:1、密闭声源,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
2、加强绿化,在繁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屏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