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吨氯碱工业盐精制工序设计结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万吨氯碱工业盐精制工序设计结果

引言 一.概述 碱类是重要的化学工业产品,它被广泛用于玻璃,冶金,石油化工,纺织,无机盐,,医药,合成纤维,化肥,造纸和食品工业部门及日常生活,因此碱类是基本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品和用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水平. 碱的品种很多,如纯碱,烧碱,洁碱(小苏打),硫化碱,泡化碱,钾碱等二十余种,其产品最大,用途最广的是纯碱和烧碱。1976年世界纯碱产量约2500万吨,烧碱产量约为2850万吨,它们的产量在无机化工产品中仅次于化肥和硫酸. 烧碱即氢氧化钠,又称苛性钠,为白色不透明的羽状结晶,比重为2.1,熔点3280C,质脆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烧碱在空气中易潮解且吸收二氧化碳,他对许多物质都有强烈的腐蚀性.其产品可分为固体烧碱(简称固碱),液体烧碱(简称液碱)及片状烧碱(简称片碱)等. 烧碱的工业生产,首先在1884年采用石灰乳苛化纯碱溶液的方法,此法称石灰苛化法.1890年出现了电解食盐水溶液生产烧碱和氯气的方法,简称氯碱法.由于近代化纤及其它有机合成产品对高纯度烧碱和氯气迫切要求,苛化法已被电解法所取代. 电解食盐水溶液总反应如下: 2NaCl+2H2O==2NaOH+Cl2↑+H2↑ 由于电解产物除烧碱外,还有氢气和氯气,所以电解法生产烧碱工业又称氯碱工业. 氯碱工业是基本化学工业之一,它的产品烧碱和氯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广泛用于纺织工业、轻工业、冶金和有色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等部. 二.文献综述 我国生产烧碱和氯气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中世纪就发现了存在于盐湖中的纯碱,后来就发明了以纯碱和石灰为原料制取NaOH的方法即苛化法: Na2CO3+Ca(OH)2=2NaOH+CaCO3 因为苛化过程需要加热,因此就将 NaOH称为烧碱,以别于天然碱( Na2CO3). 直到19世纪末,世界上一直以苛化法生产烧碱. 采用电解法制烧碱始1890年,隔膜法和水银法几乎差不多同时发明.隔膜法于1890年在德国首先出现,第一台水银法电解槽是在1892年取得专利. 食盐电解工业发展中的困难,首先是如何将阳极产生的氯气与阴极产生的氢气和氢氧化钠分开,不致发生爆炸和生成氯酸钠,以上两种生产方法都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前者以多孔隔膜将阴阳两极隔开;后者则. 以生成钠汞齐的方法使氯气分开. 这样,就奠定了两种不同的生产工艺的基础,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我国氯碱工业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才开始创建的.第一家氯碱厂是上海天原电化厂(现在的上海天原化工厂前身)1930年正式投产,采用爱伦一摩尔电解槽,开工电流 1500A,日产烧碱2吨. 到 1949年全国解放为止,全国仅有氯碱厂9家,年产量仅1.5万吨. 解放后,我国氯碱工业和其它工业一样,发展速度很快,烧碱年产量在50年代末为37.2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36.1%,在60年代末为70.4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6.28%;在70年代末为 182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 8.29%;80年代末烧碱的年产量为320.8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 5.82%. 现在除台湾省外,全国共有二百余家企业生产氯碱.19观年全国烧碱产量为331.2万吨,仅次于美,日,占世界第三位. 以后每年有增加,1991年345.1万吨,1992年373.5万吨,1993年达390万吨,均列第三位,烧碱由原来的进口国转为出口国. 我国在70年代初成功地开发了金属阳极电解槽,1973年上海桃浦化工厂小试成功后,1974年即在上海天原化工厂投入工业化生产,到 1986年金属阳极电解槽的产量已占烧碱总产量的40%以上. 我国第一台复板式离子膜电解槽是在1979年由上海天原化工厂自行设计并投入生产的. 采用杜邦公司Nafion-227离子膜. 1990年3月上海氯碱总厂电化厂引进日本旭肖子公司年产15万吨离子膜烧碱的装置并投入生产,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氯碱厂. 目前国内采用离子膜生产工艺的还有锦西化工总厂、北京化工二厂、大沽化工厂等. 进入八五后离子膜烧碱,总的生产能力将达70万吨. 三.氯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电解食盐水联产的烧碱 、氯气、氢气,在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均很需要,除应用于化学工业本身外,在轻工、纺织、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公用事业等方面均有很大用途,作为基本化工原料的“三酸二碱”中,盐酸、烧碱就占其中两种,而且氯气和氢气还可进一步加工成许多化工产品. 所以氯碱及相关产品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1)烧碱烧碱是基本化工原料之一,它的主要用途最早从制造肥皂开始,后来逐渐用于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六十年大代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烧碱的用途. 因此,烧碱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烧碱具有强碱性和溶解度很大特点,所以有很广泛的用途.烧碱在棉纤维的纺织、印染中,主要用

文档评论(0)

elouw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