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下)2行政.docVIP

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下)2行政.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下)2行政.doc

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下)2行政... 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下)   【注释】   1 参见柏林:《民族主义:往昔的被忽视与今日的威力》,载柏林《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江苏)2002年版。   2 参见yael tamir, liberal nationalism,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3.   3 哈贝马斯:《欧洲民族国家:关于主权和公民资格的过去与未来》,载哈贝马斯:《包容他者》,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31-132页。   4 english/英语的nationalism相对应的是民族国家。张佛泉认为此词最难译,梁启超最早曾经用过国家主义、国民主义和民族主义三个译名,蒋廷黻曾翻译为族国主义,张佛泉曾经译为邦国主义。(参见张佛泉:《梁启超国家观念之形成》,《政治学报》(台湾),第1期,1971年9月)目前在台湾翻译为国族主义,这一翻译比较兼顾到民族主义所内涵的两种不同的认同:对民族的认同和对国家的认同。但在大陆普遍翻译为民族主义,本文按照大陆的约定俗成,但必须注意到民族主义内涵中除了民族的共同体之外,还包含着政治共同体的意味。   5 参见盖尔纳:《国族主义》,李金梅译,联经出版公司(台北)2000年版;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韩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2002年版。   6 参见哈贝马斯:《欧洲民族国家》,载《包容他者》,第131-134页。   7 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崔志海、葛夫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2页。   8 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郑大华、任菁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第84页。   9 参见班尼迪克·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吴睿人译,时报出版公司(台北)1999年版。   10 参见沈松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政治社会哲学评论》(台北),第3期,2002年;《我与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语晚清的国族建构》,《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28期,1997;《振大汉之天声:民族英雄系谱与晚清的国族想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台北),第33期,2000;《国权与民权:晚清的“国民”论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北),第73期,2002。   11 anthony smith, the nation: invented, imagined, reconstructed? 译文转引自江宜桦:《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扬智文化事业公司1998年版,第33-34页。   12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先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48-49、61页。   13 参见黄克武:《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第8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第70种(台北),1994年出版。   14 汪晖:《公理世界观及其自我瓦解》,《战略与管理》(北京),1999年第3期。   15 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第87页。   16 梁启超:《序》,《梁启超全集》第一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93页。   17 梁启超:《序·说群一 群理一》,《梁启超全集》第一册,第93-94页。   18 梁启超:《自由书·答客难》,《梁启超全集》第一册,第357页。   19 梁启超:《新民说·论国家思想》,《梁启超全集》第二册,第663-664页。   20 列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刘伟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页。   21 关于梁启超与福泽谕吉的关系,参见郑匡民:《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第2章,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22 参见梁启超:《自由书》,《梁启超全集》第一册,第340页。   23 梁启超:《新民说·论国家思想》,《梁启超全集》第二册,第665页。   24 张佛泉:《梁启超国家观念之形成》,《政治学报》(台湾),第1期,1971年9月。   25 关于梁启超如何通过日本学者了解伯伦知理和卢梭,参见郑匡民:《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第4、6章。   26 张佛泉:《梁启超国家观念之形成》。   27 梁启超:《新民说·论国家思想》,《梁启超全集》第二册,第663页。   28 关于国民与族民的翻译以及区别,参见张佛泉:《梁启超国家观念之形成》。   29 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梁启超全集》第一册,第309页。   30 梁启超:《爱国论》,《梁启超全集》第一册,第273页。   31 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