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第五章辛弃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辛弃疾 第五章 辛弃疾 辛弃疾,杰出爱国词人。 他和陆游同时出现,标志南宋爱国主义诗词最高成就。 他继承发扬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英雄气概,进一步扩大词的题材,丰富词的表现手法,形成独特风格,把豪放词推向高峰。 他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节 辛弃疾生平 第二节 辛词思想内容 第三节 辛词艺术成就 第四节 辛词地位影响 第一节 辛弃疾生平 第一节 辛弃疾生平 1 辛弃疾生当南宋中叶。 宋金对峙,民族矛盾尖锐,中原人民抗金要求不断高涨。北方女真贵族不仅残酷剥削压迫中原人民,而且时时向南侵略。而南宋王朝则偏安于江南,苟且偷生,软弱退让。他则力主收复中原,统一祖国。 一生生活和创作,打着深刻时代印记。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分四个时期。 第一节 辛弃疾生平 2 第一个时期:23岁以前。 出生时,宋室南渡已13年,山东已被金人占领。父早卒,由祖父抚养长大,受祖父民族气节和爱国思想影响较深。后接受祖父派遣,借参加进士考试,两次去燕京察看敌人虚实,为军事起事作准备。 1161年金人大举南侵,中原人民乘机奋起抗金,济南农民耿京聚众20余万揭竿而起,威震八方。辛集合2000余人,加入耿京队伍,并在军中掌书记,与耿京共议军事。完颜亮南侵失败后,劝耿京“决策南向”,与南宋王朝联系,以便共谋恢复大计。 第一节 辛弃疾生平 3 1762年,耿京派辛等奉表归宋。宋高宗召见后,授辛弃疾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委任耿京为天平节度使。不料,辛弃疾从南宋北归时,义军叛徒张安国等已谋杀耿京,率部分军队降金。辛得知,义愤填膺,毅然率50骑直趋5万敌众的金营,将正在与金将饮酒的张安国擒获,押回南宋朝廷斩首,沿途召集义军万余人投宋。义举得高宗称赞,改差江阴签判,辛年方23岁。 第一节 辛弃疾生平 4 第二个时期:24岁至42岁。 南归后,辗转任职于江淮两湖间,近20余年。先后作过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等地方官,一度当过司农主簿、仓部郎官、秘阁修撰和大理少卿等中央官吏。 调动过频,难有建树。但报国之情旺盛,利用职守,为统一祖国、恢复失地而不停呼号筹措。1168年,他不顾职务卑微,作《美芹十论》,进奏孝宗,分析宋金形势,提出抗金恢复大计,期望孝宗坚定抗战信心,但未受重视。后虞允文为相,又上呈《九议》,提出9项切实可行措施,建议虞允文积极筹措恢复大业,但仍置而不用。 第一节 辛弃疾生平 5 出任地方官时,仍作许多利国利民好事。 知滁州:实行“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宋史》本传)等开明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发展。 湖南安抚使任:曾“以官米募工浚筑陂塘”(《宋会要》),兴修水利,赈济灾民,还曾创建一支“雄镇一方”的飞虎军,以防止金兵南犯并为北伐中原准备力量。 江西安抚使:正值大旱缺粮,辛弃疾到任立即张榜安民,稳定了市场,抑制了富商巨贾,深得民心。 尽管他有将相之才,怀远大志向,但是终不为重用,甚至遭受排挤打击,他仍然筹措恢复,为改革邑政作出积极的努力。 第一节 辛弃疾生平 6 第三个时期:43岁至52岁。 淳熙八年末被弹劾罢职,开始10年带湖闲居生活。取“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之义,自号稼轩。爱读庄子、陶诗,并作山水田园词。他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在自我陶醉中取得宽慰。但国家兴亡、民族安危、恢复壮志仍存于心,时时发而为慷慨悲凉的壮词。约1185年迁居鹅湖。三年后,陈亮从浙江东阳来访,二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互答,极论世事”(《祭陈同甫文》)。陈亮流连十日,离去次日,辛弃疾又跟踪挽留,因雪深路滑,不能前行,便投宿村店,写词寄意,两位词人更迭答和,写出五、六首《贺新郎》,颇为悲壮慷慨,于是留下“鹅湖之会”的词坛佳话。 第一节 辛弃疾生平 7 第四个时期:53岁至68岁。 53岁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勤于职守,为政威严,惩治豪强,兴办州学,又建置军用物资仓库以悲恢复之用。55岁又被弹劾罢官,家居9年。64岁被起用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与贫居绍兴的79岁高龄的陆游相逢。后派到前线军事重镇镇江做知府,他制造万领红衲,准备招募沿江丁壮,组建劲旅。不料得罪权贵被罢官,只好于1205年初秋,又回铅山故宅闲居。直至宋金战局迅速逆转,金兵已侵入淮南时,朝廷才加封他为枢密院都承旨,让他迅速赶赴临安,力挽颓局,可此时已卧病在床,这年九月与世长辞。 尽管晚年浮沉不定,仕途坎坷,但统一中原信念老而弥坚,从未动摇。 第一节 辛弃疾生平 8 辛弃疾词成就为最高。 词而外,尚有文、诗,各具特色。 散文以奏议最为警策,《美芹十论》、《九议》是其代表作,刘克庄以为“有《权书》《论衡》之风”。 诗存120余首,风格悲壮雄迈,充满爱国激情。 第一节 复习思考题 1.了解辛弃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