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犯罪主体 ——犯罪构成要件之三 目录 一、犯罪主体 二、刑事责任能力 三、犯罪的特殊主体 四、单位犯罪主体 五、思考题 一、犯罪主体 1、犯罪主体的概念 2、犯罪主体的分类 3、犯罪主体的地位和意义 二、刑事责任能力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1、刑事责任能力 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所具有的、认识自己的行为性质及其后果,并决定是否实施该犯罪行为的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是人的意志自由问题 3、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1)刑事责任年龄 我国刑法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二)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段(时期)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刑法禁止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危害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四)减轻刑事责任年龄(时期) 1、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不适用死刑; 2、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 (一)年龄的计算 ,一律按公历的年、月、日计算,并且应自行为人出生的年、月、日起按日为单位计算实足年龄。例如,“不满14周岁”,包括周岁生日在内,“已满14周岁”则应从周岁生日之第二天起计算。 (二)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依行为时为准。如果行为有连续或者持续状态,则应以这种行为状态结束之时被告人的实际年龄去确定其刑事责任年龄。 (三)跨刑事责任年龄犯罪的,凡属于该责任年龄时期不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一律不追究或不应当一并追究刑事责任。有些案件可以作为情节考虑。 (2)精神疾患 (3)生理缺陷 (4)醉酒人 一、判断 1、甲(女,43岁)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智障女,19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 2、乙(15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 3、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4、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放纵走私罪 二、刑法规定,在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仅定拐卖妇女、儿童罪。15周岁的甲在拐卖幼女的过程中,强行奸淫幼女。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1、《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没有规定15周岁的人对拐卖妇女、儿童罪负刑事责任,所以,甲不负刑事责任 2、拐卖妇女、儿童罪包含了强奸罪,15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拐卖妇女、儿童罪 3、15周岁的人犯强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强奸罪 4、拐卖妇女、儿童罪重于强奸罪,既然15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就应对拐卖妇女、儿童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与强奸罪实行并罚 三、犯罪的特殊主体 (二)分类 1、自然身份与法定身份 从形成方式上对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所作的区分。自然身份,是指人因自然因素所赋予而形成的身份。法定身份,是指基于法律所赋予而形成的身份。 2、定罪身份与量刑身份 根据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对行为人刑事责任影响的性质和方式进行的区分。定罪身份,即决定刑事责任存在的身份,又称为犯罪构成要件的身份。量刑身份,即影响刑事责任程度的身份,又称为影响刑罚轻重的身份。按照刑法的规定,此种身份的存在与否虽然不影响刑事责任的存在,但影响刑事责任的大小,其在量刑上,具体表现为是从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根据。 四种具体罪名 叛逃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徇私枉法罪---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滥用职权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或者不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量刑身份 非法拘禁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诬告陷害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非法搜查罪: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三)我国刑法对特殊身份的有关规定 1、以特定公职为内容的特殊身份,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司法工作人员 邮政工作人员 国有公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装调技术》电子教案 模块五 整机调试与运行任务一 齿轮啮合齿侧间隙的检测与调整.doc VIP
- 青花瓷 完美演奏版 周杰伦 钢琴谱 数字 简谱.pdf VIP
- 第38届物理竞赛决赛实验考试答题纸 .pdf VIP
- 现代医药物流交易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VIP
- 2025-2026学年初中生物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养生馆卫生管理制度(3篇).docx
- 健康管理师课件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ppt VIP
- JBT 4333.4-2013 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 第4部分:隔膜滤板.pdf VIP
- 电信反诈骗演讲稿模板5篇.docx VIP
-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温度测量系统设计与应用.docx VIP
文档评论(0)